
近年来,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覆盖生产生活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社会群体正在细化分化,对这些年出现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在管理服务上要跟上,填补好这个空白。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队伍庞大,抓实抓好流动党员的服务管理,打造一面面“流动红旗”,是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确保党员亮身份,做到“流动不流失”。不同于传统用工模式,新就业群体以灵活就业为主,工作流动性强,彼此间熟悉程度低,党员归属感弱,党员摸排工作存在一定挑战。那么,整合各方资源,创新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流出地与流入地要加强配合,保证消息互通、消息共享;善于运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各平台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等,对流动党员进行常态化摸排,建立党员流入、流出动态化管理台账,持续推进“组织找党员”。此外,还要增强流动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建设流动党员服务站点,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召唤和需要,推进“党员找组织”,实现党员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建强组织全覆盖,实现“流动亦有家”。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常常穿梭于城市楼宇间,无固定办公地点,总是奔波在“路上”,相见于互联网“云上”,容易有漂泊感。要擎起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旗帜,就要让流动党员心有所依、身有所归。要因地制宜推进组织覆盖,打造流动党员的“温馨小巢”,以“应建尽建、应管尽管”的原则,推进建立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组织,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教育服务与管理等,让流动党员融入组织体系。同时,党组织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关心关爱,针对新就业群体提升学历与技能等需求,党组织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提供就业帮扶、法律援助等关怀服务,为他们纾忧解困,让党组织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
搭建干事平台,实现“流动有所为”。推动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融入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献策征集活动,及时收集他们反馈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对策建议,为优化社区治理提供最实在的思路;通过打造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置党员先锋岗等,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政策宣传、环境保护、文明劝导等,推动流动党员活跃在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成为基层治理新力量。另外,要用好正向激励机制,加强对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优秀事迹的宣传,并给予相应的表彰激励,增强流动党员的荣誉感,鼓励他们积极作为,用心用情扎根于“第二故乡”。(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