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创新理论传播手段与话语方式,浙江温岭市烟草专卖局组建了一支青年宣讲团,以青春视角解读理论,用青年语言传递思想,让理论宣讲更具青春气息与时代活力。

图为青年宣讲团成员集体讨论现场。
精准调研,让宣讲“对症下药”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如何提升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新时代理论传播的挑战,温岭市烟草专卖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精准、生动、有效”,抓住青年群体特点,将青春活力与理论深度相融合,让理论宣讲更加“接地气”。
“我们在准备宣讲内容前,会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家最关心什么、最想了解什么。”青年宣讲员林梦馨表示。为了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关注点和困惑处,每逢重大主题宣讲,青年宣讲团成员们都会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摸清受众所思所想、所需所求。
基于调研反馈,成员们针对不同受众的知识背景和接受习惯,精心打磨宣讲内容:面向青年学生,巧妙运用“网言网语”与青年视角,增强吸引力;面向社区居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增强亲近感;面向机关干部,则侧重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强调启发性。这种“分类施策”的精准备课,实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了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希望用小、精、深的故事和亲切、易懂、朴素的语言,把抽象理论和思想讲清楚、讲生动、讲入心。”宣讲团成员徐嘉育说道。
深学细悟,让理论“根植于心”
除了精准对接受众需求,青年宣讲团还特别注重自身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宣讲员自己必须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做到‘心中有数,口中生花’。”青年宣讲员林梦馨的话,讲出了团队的共识。
自成立之初,青年宣讲团便将理论学习视为宣讲工作的“生命线”,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帮助梳理理论脉络、理解核心要义,力求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结合的高度把握理论精髓。此外,成员们围绕不同主题轮流担任主讲,定期分享心得、强化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并激发创新思考。

图为青年宣讲团理论学习现场。
“通过常态化的学习,成员们自身对创新理论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在宣讲过程中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宣讲团成员柴浙炜说道。从初期的青涩到如今的自信从容,这支以“80后”“90后”为主力军、如今逐渐涌现出“00后”身影的青年宣讲团队,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淬炼中不断成长。
广拓路径,让传播“出新出彩”
“梅岭村的上山道路已经拓宽,茶园已初具规模,接下来该村的产业扶持可以从茶叶采销入手,实现惠民增收。”这是宣讲团成员仇以楷将全会精神与前期调研了解到的帮扶村情况相结合,开拓满足民生需求思路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宣讲团聚焦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等,开展理论宣讲“进校园、进社区、进帮扶村、进云端、进所队部”活动,将创新理论与受众需求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党的理论播撒进职工群众心中。
此外,为了提升传播广度,青年宣讲团持续创新传播方式,微宣讲、情景剧、短视频等均成为他们的“新武器”,其创作的短视频作品《巍巍楼旗峰青山埋忠骨》在全省“保密故事大家讲”主题讲述竞赛中获评优秀作品,《流转的红色因子》获全市党史类短视频技能竞赛三等奖。

图为青年宣讲员林梦馨短视频宣讲片段。
更值得一提的是,宣讲团鼓励成员将宣讲与志愿服务、助农帮扶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把宣讲台搬到田间地头,用亲身经历丰富宣讲内容,让理论在实践土壤中生根发芽。“通过宣讲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遍大街小巷,也将党的关怀传入千家万户,实现了理论传播与实践育人的‘双赢’。”林梦馨笑着总结道。
从寥寥数人到拥有数十名成员,从内部试讲到足迹遍布学校、帮扶村、零售店堂……温岭市烟草专卖局青年宣讲团的成长历程,正是新时代青年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鲜活写照。这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青年队伍,将继续用青年视角阐释党的理论,用青年话语传播党的声音,让创新理论在更广阔的土地上深扎根、结硕果。(王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