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治理 > 正文

以务实举措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基层治理(2)(1)

爱国主义与抗战精神,是镌刻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密码,更是新时代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源泉。基层党组织作为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神经末梢”,理应扛起弘扬精神的重任,以务实举措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深挖红色资源,让精神传承“有根可寻”。红色资源是弘扬爱国主义与抗战精神的鲜活教材,基层党组织唯有深入挖掘本地红色宝藏,才能让精神传承避免“空对空”。许多基层党组织通过梳理辖区内的抗战遗址、革命故事,将“沉睡”的历史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教育资源。例如,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南河种镇组织村“两委”干部、到村工作大学生、网格员等通过走访烈士后代、查阅党史资料等多种形式收集素材,建立资料库,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一套系统、可靠的本土红色教材。基层党组织必须认识到,只有扎根本土红色土壤,精神传承才能真正“活”起来、“实”起来。

融入民生实践,让精神弘扬“有事可做”。弘扬爱国主义与抗战精神,绝不能停留在口号层面,而应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基层党组织应立足民生需求,将精神内涵与日常工作结合,让群众在获得感中感受精神温度。如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梁家沟街道安居佳苑社区党委针对辖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创新设立“养老助餐车”进社区项目,针对行动不便老人,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成立“红色维修队”,通过党建引领,整合国企资源,把被动服务变为主动上门,切实解决居民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义务为居民检修水电。这种“民生+精神”的模式,既有“高度”又有“温度”,也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爱国主义与抗战精神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体现在身边的每一件实事中。

聚焦青少年群体,让精神火炬“代代相传”。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弘扬爱国主义与抗战精神,关键在于赢得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基层党组织需创新方式方法,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对红色精神的认同与热爱。如上海市黄浦区开展“薪火传八秩·同心向未来”第十八届“乐一夏”老少携手科普夏令营活动,把红色元素融入科普夏令营活动中,持续深化党史国史教育,把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科学精神,贯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相比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这些创新形式更能打动青少年,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基层党组织需清醒认识到,只有抓住青少年的兴趣点,用青春语言解读精神内涵,才能让爱国主义与抗战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实现代代传承。

(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庆云社区 虞斯佳)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