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人民论坛》杂志撰文指出,新时代国企改革成果显著,在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弥足珍贵,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深入推进“2025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活动,持续总结实践创新经验。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盐湖”)忠诚践行使命,牢牢扛起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的国企担当,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重大战略,以“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培育发展绿色经济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为全球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中国方案”。近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与中国盐湖党委书记、董事长薛飞就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以绿色转型构建盐湖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等话题展开对话。
人民论坛: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请您谈谈,中国盐湖这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哪些改革成果?
薛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擘画宏伟蓝图,明确了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也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确立了坐标。2021年,青海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担当推进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与工信部联合印发《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2021-2035)》,引进大型央企,整合相关企业组建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主力军。中国五矿切实践行“矿业报国、矿业强国”初心使命,2024年与青海省委、省政府签署《关于组建中国盐湖合作总协议》,共同推进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进程。2025年2月8日,中国盐湖正式揭牌运行,致力打造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新能源产业稳定器、高端轻金属材料生力军,为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公司揭牌以来,中国盐湖党委认真贯彻青海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中国五矿党组工作部署,以“百日融合焕新行动”为牵引,以“五大任务清单”为总抓手,以“三融合、四焕新”为内核,有效集聚资源要素,发挥全产业链协同效应,以“融合·共链·创新”为路径,大力培育盐湖新质生产力。在此基础上,中国盐湖坚持顶层谋划与开门问策相结合,着重对产业谱系、科技创新、资源获取、生产运营、生态环保、人才队伍等进行系统梳理,绘制完成作战蓝图2.0版,系统推进“十五五”规划工作,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开好局、起好步。
中国盐湖党委书记、董事长薛飞在所属青海汇信旗下盐湖镁业检查重大危险源管控情况。
在钾产业方面,高效推动资源“地采选保用”及边深部找矿工作,加快实施钾肥装置技改、工艺优化、收率提升等项目,夯实中国盐湖现有530万吨/年钾肥产能根基。目前,钾肥产量占国内生产的70%以上,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在锂产业方面,一里坪产区全球首个原卤提锂项目全面达效,察尔汗产区“4+2”万吨锂盐项目顺利投产,中国盐湖11.5万吨/年高品质碳酸锂产能全面形成。当前,年产量占全国高品质碳酸锂产需量的1/8、青海碳酸锂产量的一半以上,成为新能源锂电产业的稳定器。
在镁产业方面,启动“8·22”专项(金属镁一体化项目攻坚克难大会战),确定7大研究方向、31项重点课题、96个攻关任务,紧密对接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校、行业协会、产业链相关企业,加速突破绿色金属镁技术攻关,推动盐湖镁资源综合循环开发利用,进一步增强盐湖产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稀散元素综合利用方面,除钾、锂、镁、钠之外,盐湖还富含铷、铯、溴、碘、硼等多种稀散有价元素,对国防、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盐湖积极推进“综合提取、循环利用”模式,通过强化科技攻关,挖掘盐湖资源综合价值,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盐湖党委书记、董事长薛飞调研“4+2”万吨锂盐项目建设情况。
人民论坛: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中国盐湖如何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
薛飞:中国盐湖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秉持“每项有落实、落实有支撑、支撑有成效”的理念,以“实干干实”的作风,系统推进各项工作。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围绕“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这一时代命题,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能源资源安全政治责任,更加主动地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和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二是强化使命担当。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证高质量发展,压茬推进资源增储上产、春耕保供稳价、产区业务协同、能源要素保障、在建项目会战、重大科技攻关等重点专项,目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三是全面从严治党。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筹谋划、领导小组研究策划、党群部门具体执行的工作架构;启动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积极构建“学查改”一体化推进机制,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四是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依托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和引育留用贯通模式,加快构建多层次、跨学科的人才生态体系,启动“盐湖引才、聚英强基”专项招聘,落地“百博千硕”筑基与境外人才储备计划;与高校共建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形成“基础研究—中试转化一产业应用”人才成长链。五是全面从严治企。建立“三清单一流程”及各项制度流程,全面纳入中国五矿管控体系;深入开展“管理规范年”专项行动,全面实施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事项合规审核机制;“阿米巴”经济运行管理持续发力见效,亏损子企业治理效能取得明显成效。
中国盐湖党委书记、董事长薛飞调研察尔汗产区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人民论坛:作为全国最大的钾盐和盐湖锂盐生产基地,承担着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中国盐湖如何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青海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重大战略?
薛飞:作为全国最大的钾盐和盐湖锂盐生产基地,中国盐湖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投身青海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重大战略实践,全力推动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一是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资源接续“走出去”战略,主动开展海外资源勘探与开发合作,通过与沿线国家的矿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钾盐、锂盐等资源勘探与开发项目,在助力当地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我国获取资源的供应渠道。引领全球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凭借在盐湖提钾、提锂等领域的先进技术,积极向沿线国家输出盐湖产业勘探、开采、深加工等技术与服务,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帮助当地提升盐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升我国在全球盐湖产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二是积极投身青海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依托青海本地特色和优势,统筹布局光伏、风电、光热、储能多能互补系统,以熔盐储热、蒸汽替代、电网协同调控等关键技术为突破点,搭建起高可靠性、高经济性的绿色能源“供给网”,为盐湖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绿色根基。在察尔汗、一里坪产区,谋划布局“风光发电+磷酸铁锂储能+全钒液流储能+分层控制微电网”新能源发展体系,满足采卤“绿电”需求;在钾、锂等生产加工单元,加快建设零碳低碳产业示范区,并以提锂装置为试点,实现70%以上绿色能源覆盖;在锂、镁金属冶炼区,筹划布局“风光发电/绿电直连+混合储能+自有电站调峰”协同运行模式,构建高可靠性、高经济性微电网系统,在国际绿色贸易浪潮中抢占先机。三是锚定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四地”耦合发展。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依托青海盐湖资源、清洁能源、绿色算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盐湖产业,培育壮大战新产业集群,在青海形成“盐湖提锂-碳酸锂-正极材料-电芯-电池包”完整锂电产业链等,实现央地融合、双向赋能。在新型储能储热领域,以“技术创新+产业协同”为引擎,当期建成40万吨/年熔盐产能,中期提供储能储热“分布式集成化”服务,直供旅游供热系统、农畜业恒温系统等,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添砖加瓦,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中国盐湖党委书记、董事长薛飞在察尔汗产区实地调研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人民论坛:中国盐湖始终牢记“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殷切嘱托,央地协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盐湖产业“航母”。请展望一下未来发展图景。
薛飞:中国盐湖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为使命,依托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绿色转型与各方合作,在提升价值链、强化创新链、畅通供应链、重塑人才链、稳固资金链上持续发力,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发展将在多个维度实现重要突破,品牌定位传承中国五矿“国家队”基因,聚力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盐湖产业品牌,承担国家战略使命。
中国盐湖将致力于“五个世界级”目标。一是拥有世界级资源,主要是实现绿色稳定可持续开发,提升综合利用效率,以“青海模式”探索海外产能合作方式;二是具备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产业形态,主要是延伸下游配套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策源地和技术首创地;三是打造世界级企业,主要是依托产量、储量优势,带领技术人才和资本“走出去”,使盐湖产业发展位居世界前列;四是拥有世界级技术及科技创新体系,主要是发挥技术人才和世界级盐湖产业优势,解决现有技术难题,突破关键产业共性难题,成为全球盐湖技术的引领者;五是具有世界级影响力,是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的最终体现,主要是形成对产品标准、技术方向、市场价格的影响力,将资源产业实力转化为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中国话语权。(谭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