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把群众“心上事”变成“暖心事”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广大党员干部须树牢“小事不小视”的清醒认知,坚持把群众的“小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以锲而不舍的韧劲和久久为功的定力,抓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真正把群众“心上事”变成放心、舒心的“暖心事”。

民生工作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堆砌,而是充满关怀与温度的情感共鸣。从街头巷尾的早餐摊,到社区的环境卫生,从家门口的停车位,到孩子上学的接送问题……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则关乎生活品质、幸福指数,都是大事。广大党员干部当站稳人民立场,聚焦民生保障、劳动者权益等事关人民福祉之事,直击痛点难点,梳理问题清单、细化具体举措、明确责任分工,做到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切实将桩桩件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以真切炽热的人民情怀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不懈追求。

从“板凳议事会”促膝询民意,到“移动调解队”现场宽民心,再到“一网通办”刷新服务速度……近年来,各地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探索诸多行之有效又各具特色的工作法,“办事越来越顺心”成为人民群众的真切体验。党员干部必须厚植创新思维,在民生服务领域大胆创新,通过搭建“一网通办”智慧平台,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指尖办”“掌上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创新基层治理机制,推行“党建+网格化”“群众点单、党员接单”等服务机制,不断开创民生工作新局面。同时,自觉主动拜人民为师,向群众真诚问计,采取“小板凳议事”“广场夜谈”等多种形式,以民力民智促共治善治,推动基层治理真正提质增效。

一时一事易,持之以恒难。基层工作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即时的问题解决上,更在于能否形成长效机制。党员干部要把解决“小事”作为长期任务,建立常态化走访、跟踪回访机制,定期了解群众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要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为评价标尺,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使提出的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群众意愿,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真正把力气花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把功夫下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艾瑶)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