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选调生作为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承载着服务基层、振兴发展的重要使命。当前,部分选调生存在因对基层情况不熟而无从下手、因缺乏实践历练而底气不足等问题。唯有做好党建“引路功”,当好“铺路石”,让选调生“沉得下”,让基层岗“用得好”,才能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
筑牢“扎根”根基,帮带要“跟”得紧。选调生初入基层,面临环境陌生、经验欠缺的现实挑战。为帮助其快速融入,可建立“党建导师制”,由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双导师”,一对一传授群众工作方法、基层治理经验;组建“选调生成长联盟”,定期开展政策解读、案例研讨、现场观摩等活动,破解“本领恐慌”;搭建“实践练兵台”,安排选调生参与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重点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可参与产业发展规划、农村环境整治等事务,通过实践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真正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的培养帮带体系。
找准“发力”方向,定位要“定”得准。选调生的成长如同幼苗生长,唯有精准定位、靶向施策,才能避免“盲目生长”。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深入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摸清选调生专业特长、能力短板、发展意愿;结合乡镇产业特色、村情实际,将选调生精准匹配到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基层党建等关键岗位,实现“人岗相适”;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划分选调生责任区域,明确其联系群众、落实政策、收集诉求等具体职责,将“被动安排”转变为“主动作为”。
激发“干事”活力,保障要“落”得实。让选调生扎根基层,既要压担子更要给支持。基层党组织要凝聚各方力量,为选调生干事创业保驾护航。要建立“月调度、季评估、年考核”机制,考察选调生群众认可度、工作实绩等,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提拔使用直接挂钩;强化“党组织统筹+资源倾斜”,针对选调生在项目推进、民生服务中遇到的难题,协调农业、文旅、金融等部门提供专业指导、政策支持;健全关怀激励机制,落实住宿保障、交通补贴等政策,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解决其工作生活困难,让选调生在基层有归属感、获得感,真正以青春之力赋能基层发展。
优化“留才”生态,关怀要“暖”到心。留住选调生,关键在营造有温度的基层环境,让其不仅“扎下根”更能“留得住”。要建立“家庭联系机制”,定期与选调生家属沟通其工作动态与成长进步,寄送“基层成绩单”,争取家庭对基层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化解“后顾之忧”;要打造“文化生活圈”,结合选调生兴趣爱好,组建读书分享会、体育活动小组等,定期开展团建活动,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基层工作压力;要搭建“价值认同平台”,通过评选“基层之星”、举办“青春分享会”等形式,宣传选调生先进事迹,让其工作成果被看见、被认可,增强荣誉感与归属感,真正让基层成为选调生愿意扎根、主动奉献的“第二故乡”。(中共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