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老年大学(以下简称围场县老年大学)始终秉持“立德、立行、至善、至美”的办学理念,积极顺应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抓思想建设,提升党建引领筑堡垒;抓工作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有保障;抓硬件建设,提升办学条件助发展”的“三抓三提升”举措,推动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让老年群体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2024年8月,围场县老年大学荣获“全国老年大学宣传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抓思想建设,提升党建引领筑堡垒。始终将党建工作贯穿办学全过程,以思想建设凝聚发展合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围场县老年大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把党的创新理论纳入日常教学课程,建立课前5分钟思政学习制度,引导老年学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党的忠诚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二是丰富党建活动,激发党员活力。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增强老年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成立老年大学临时党支部,设立5个党小组,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如重温入党誓词、志愿服务活动等,鼓励老年党员在班级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学员共同进步,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三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思想碰撞。创建老年大学学员交流群和线上学习平台,为学员提供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渠道。学员们可以在群里讨论学习心得、交流生活感悟,还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如书法、中国画、诗词等,互相欣赏和点评。组织教学成果汇报及作品展,已辑印《围场老年大学书画摄影作品集》2册。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老年学员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情感得到了增进,老年大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抓工作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有保障。以规范化管理为核心,筑牢教学质量“生命线”。一是优化课程设置,满足多元需求。根据老年学员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书法、中国画等课程外,还新增了太极、中医养生等实用课程和古琴、满绣等特色课程,满足学员更高层次的需求。同时,根据学员的水平和进度,实行分层教学,设置初、中、高级班,让不同层次的学员都能学到知识、提高技能。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师资是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多种渠道选拔优秀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建立教师评价机制,学员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中医养生专业教师孙孝忠同志在2024年河北省老年教学“筑梦夕阳·黉门生辉”大比武中荣获“金牌教师”称号。三是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秩序。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流程。制定学员与教师考勤制度、课堂纪律规定等,加强教学管理。同时,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定期检查教案、听课评课、学员反馈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抓硬件建设,提升办学条件助发展。着力改善办学环境,为老年教育发展夯实硬件基础。一是改善教学场地,营造舒适环境。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对教学场地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新建了集会议、讲座、展演以及课堂教学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厅一处;中国画、书法、剪纸教室分别配有专用书画桌及磁力展示墙,方便展示作业及教师讲解作品,为学员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二是丰富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根据课程设置和教学需求,不断丰富教学设施。增购电子琴、古琴等教学器材;安装31平方米的大型电子显示屏1个,方便开展各专业成果汇报及文艺演出活动;购置了大量的书法绘画工具和乐器、舞蹈服装等教学用品,为学员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加强安全保障,确保学员安全。高度重视学员安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保障。为每位学员都购买人身意外保险,校园内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消防设备等安全设施,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同时安排专人负责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学员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
围场县老年大学通过“三抓三提升”举措,在思想建设、工作管理和硬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成为了老年群体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丰富生活的精神家园。下一步,围场县老年大学将继续创新举措,为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中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