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实践案例 > 正文

【实践案例】世界桥梁“圆月亮”,交旅融合促发展

实践案例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层峦叠嶂的群山之间,德夯大峡谷云雾缭绕,矮寨大桥如一条银灰色巨龙横亘峡谷之上,以1176米的主跨长度、355米的桥面高度,刷新世界峡谷跨径钢桁梁悬索桥纪录。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成为镌刻在中国桥梁史上的“东方丰碑”。

1

图为湖南湘西矮寨大桥全景

锚定国家战略,书写使命担当

作为湖南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标志性项目,矮寨大桥从规划之初就被赋予多重使命,湖南省委、省政府将其列为“打通湘西对外通道、衔接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的关键节点,省交通运输厅统筹协调,湘西州委、州政府全力配合,湖南高速集团创新性引入“交通+旅游+扶贫”理念,让这座大桥成为连接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的“纽带”。

从交通功能来看,矮寨大桥彻底终结了湘西“山路十八弯”的交通困境。此前,从吉首到重庆秀山需绕行矮寨盘山公路,车程近3小时,且受天气影响频繁中断;大桥通车后,两地通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湘西成功融入湘鄂渝“4小时经济圈”,成为湖南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这不仅为湖南构建“内畅外联、通江达海”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奠定基础,更以“交通先行”助力中部地区崛起,其建设运营模式被交通运输部列为“交通基础设施赋能区域发展”的全国示范案例,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1

图为矮寨大桥高桥蹦极的现场

打造超级IP,激活全域旅游

矮寨大桥的文旅价值,源于其“工程奇迹与自然人文的深度耦合”。它地处张家界-凤凰黄金旅游走廊核心地段,东接张家界武陵源,西连凤凰古城,北邻德夯大峡谷,自身兼具“超级工程景观”与“峡谷生态景观”双重属性。湖南高速集团打破“交通设施仅为通行服务”的传统认知,在设计阶段就同步规划观景平台、游览步道和文化展示区,使矮寨大桥不仅成为重要的交通载体,也成为吸睛的文旅平台,开启了“交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2021年,湖南高速一企业进一步升级文旅业态,对标国际高桥旅游项目,全线贯通大桥观光通道,推出飞拉达、云中漫步、高桥矩阵、高空秋千、高桥蹦极五大高空极限体验项目,配套建设悬崖咖啡屋、峡谷观景台,让矮寨大桥成为“中部首个高桥极限乐园”。同年6月,以矮寨大桥为核心的“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成功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首个“以现代超级工程为核心、融合少数民族文化与精准扶贫成果”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景区开放首年接待游客突破120万人次,较此前增长3倍,“打卡矮寨大桥、体验高空项目、探秘苗寨文化”成为湖南文旅新热潮。

在文化传承与活化方面,矮寨大桥扮演着“湘西文化纽带”的角色。它串联起凤凰吊脚楼、茶峒边城、里耶秦简遗址、乾州古城等散落的文化节点,打造“湘西文化溯源之旅”线路,让游客在欣赏工程奇迹的同时,深度体验苗鼓、蜡染、银饰制作等非遗文化。景区还推出“大桥科技研学”“地质科考”“苗文化体验”三大研学课程,年均接待中小学生研学团队超500批次,累计培养非遗传承人200余人,让湘西文化在“旅游+”的模式下焕发生机。此外,大桥还成为影视综艺取景热门地,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微短剧《湘西那个夏天》、综艺《极限挑战》等在此拍摄,通过镜头向全国观众展现“大桥之雄、峡谷之美、苗乡之韵”,推动湘西文旅IP走向全国。

构建交通网络,赋能区域协同

矮寨大桥的价值不仅局限于湘西一地,更成为湖南“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关键纽带,推动湘西北与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从省内来看,大桥通过杭瑞高速连接长沙、常德、张家界等城市,形成“长沙-张家界-湘西”黄金旅游环线,2023年该环线接待游客超8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00亿元,带动湘西北旅游收入占全省比重提升至28%。同时,大桥与沪昆高铁、张吉怀高铁形成“铁公联动”交通网络,游客从长沙乘高铁至吉首后,转乘旅游专线即可直达矮寨大桥,实现“快进慢游”,2024年吉首高铁南站发送旅客量同比增长45%,其中70%为旅游客流。

在跨省协同方面,矮寨大桥是“湘鄂渝黔边区旅游联盟”的核心枢纽。湖南联合湖北恩施、重庆黔江、贵州铜仁等地,以大桥为起点,推出“峡谷奇观·民俗风情”跨省旅游线路,2023年该线路接待跨省游客超300万人次,带动四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5%。此外,大桥还推动湘西北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联动,依托便捷的交通,将湘西的猕猴桃、腊肉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大桥运往重庆、成都等地,2024年湘西农产品外销额突破50亿元,其中通过大桥运输的占比达60%;同时,成渝地区的汽车零部件、电子元件等产品经大桥进入湖南,推动湘西制造业发展,2024年湘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8%。

带动三产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矮寨大桥的建设运营,为湘西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引擎”,尤其在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成效显著。在农业方面,大桥带来的旅游客流激活了周边特色农业发展,矮寨镇围绕“旅游+农业”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幸福茶谷”“云端茶海”两大茶叶基地,定植茶叶1万余亩,开发“矮寨云雾茶”旅游文创产品,2024年茶叶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同时,依托金秋梨、白云贡米等特色农产品,发展“采摘体验+电商销售”模式,金秋梨年产量达1600余吨,通过游客采摘和线上销售,销售额增长至3200万元,带动周边1200余户农户增收。

在服务业方面,大桥催生了“民宿、餐饮、文创”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德夯苗寨、排兄村等周边村寨,依托大桥旅游资源,发展民宿300余家,其中“苗家吊脚楼民宿”成为特色品牌,2024年民宿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同时,村民通过销售苗绣、银饰、腊肉等文创产品和农产品,人均年增收超1.2万元。此外,大桥还直接创造就业岗位400余个,间接带动2.3万人就业,返乡创业人数年均增长率达35%,排兄村种植户杨元妹成立的金秋梨合作社,从最初的年产值三四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40多万元,带动28户贫困户脱贫,成为“大桥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典型案例。

在产业融合方面,矮寨大桥推动“文旅+体育+康养”跨界发展。近年来,湖南高速集团陆续举办矮寨大桥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国际自行车挑战赛、“高空铁三”挑战赛等品牌赛事,2024年相关赛事吸引国内外选手超1.5万人,带动旅游收入增长3000万元;同时,依托德夯大峡谷的生态资源,开发“峡谷康养”旅游产品,建设森林步道、康养民宿,2024年接待康养游客超20万人次,推动湘西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破解发展难题,迈向未来新篇

矮寨大桥的交旅融合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发展过程中曾面临“交通与旅游服务衔接不紧密”“同质化竞争”“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针对交通衔接难题,湖南高速集团优化景区交通网络,开通吉首市区至大桥的旅游专线公交,增设景区停车场2处,新增车位1500个,同时引入智慧停车系统,实现“预约停车、无感支付”,游客通行效率提升40%;为破解同质化竞争,大桥深挖“工程科技+苗文化”特色,打造“中国桥梁博物馆(矮寨分馆)”,展示大桥建设历程与桥梁科技,推出“苗鼓迎宾+大桥灯光秀”夜间文旅项目,2024年夜间游客占比提升至35%;在人才培养方面,联合湘西职院开设“旅游管理(矮寨定向班)”,年均培养专业人才100余人,同时邀请国内文旅专家开展培训,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面向未来,矮寨大桥正探索“交旅融合”新路径。湖南高速集团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矮寨大桥文旅综合体”,包含桥梁科技体验中心、苗文化创意产业园、高空研学基地等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同时,推动“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与张家界、凤凰古城联动,打造“湘西全域旅游一卡通”,实现“一卡通行、资源共享”;此外,还将探索“数字文旅”模式,开发“元宇宙大桥”虚拟体验项目,让游客通过线上平台“云游大桥”,扩大湘西文旅影响力。

从跨越峡谷的交通枢纽,到引领发展的经济引擎,矮寨大桥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诠释了“交通强国”战略的实践意义,书写了湘西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未来,这座“中国的圆月亮”将继续闪耀在武陵山脉之间,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中部崛起,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多力量。

(文:张志 摄影:周志强)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