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响中国 > 正文

【理响中国】伟大抗战精神与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力量传承

理响中国2025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孕育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深刻回答了中华民族“何以图存、何以复兴”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风险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正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本质上亦是抗战精神历史逻辑的延续和时代特征的彰显。因此,将伟大抗战精神的磅礴伟力创造性地转化为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坚定意志与强大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何以传承:深刻把握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

传承的前提在于深刻的认知。伟大抗战精神铸就于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内核是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伟大抗日战争与新时代伟大斗争,虽处于不同时空,却在精神内核上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共同熔铸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之中,并通过力量的接续传承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第一,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奏响了一曲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这种爱国情怀,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集体觉醒,是“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共同心声,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责任担当。新时代传承这种爱国情怀,就是要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熔铸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它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把人生价值锚定在为国为民的奉献坐标上,做新时代的坚定爱国者和奋斗者。

第二,传承“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寇,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杨靖宇、赵一曼等无数英雄儿女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这种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压不倒、打不垮的顽强意志和铮铮铁骨。新时代传承这种民族气节,就是要面对外部的遏制打压和无理指责,敢于斗争、坚决斗争,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核心问题上,要有“骨气”和“底气”,决不吞下损害我国核心利益的苦果,坚决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

第三,传承“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抗日战争中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但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以“誓与倭寇不共戴天”的决心,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这种英雄气概,是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的战斗精神。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正是这种英雄气概最杰出的代表。新时代传承这种英雄气概,就是要直面“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敢于向任何阻碍我们前进的顽瘴痼疾“亮剑”,敢于在惊涛骇浪中搏击。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做“太平官”“逍遥官”,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在攻坚克难中开创新局面。

第四,传承“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再到最终胜利,长达十四年的斗争充满了曲折与艰辛。正是凭借着坚定信念,中国人民才得以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坚持下来,最终迎来了光明。《论持久战》正是这种必胜信念的理论结晶,它科学预见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新时代传承这种必胜信念,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要保持战略定力,深刻认识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二、为何传承:深刻认识新时代伟大斗争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呼唤

历史的发展并非直线的,而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今天的历史方位和斗争形势,与抗战时期虽有天壤之别,但其斗争的本质与对精神力量的需求却有着深刻的内在同构性。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进行伟大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决定了我们需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必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

第一,这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一些西方势力对我国进行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妄图迟滞甚至打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外部环境越是复杂严峻性,越需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和坚守道义、维护尊严的民族气节应对外部极限施压,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正义。

第二,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到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每一项任务都是一场硬仗。伟大抗战精神所孕育的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团结力量,以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能够激励我们始终保持昂扬的奋斗姿态。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深层次矛盾,我们需要弘扬抗战时期为了共同目标而精诚团结的宝贵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作风攻坚克难。

第三,这是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新征程上,我们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增多,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沉渣泛起,企图否定党的历史、瓦解我们的精神支柱。伟大抗战精神本身就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最好驳斥。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有助于我们固本培元、正本清源,以确凿的历史事实和崇高的精神价值,构筑起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坚固思想防线,确保我们的事业在正确的方向上行稳致远。

第四,这是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宝贵滋养。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确保我们赢得伟大斗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最大的威胁是腐败。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过程,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的过程。其中蕴含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艰苦奋斗的品格、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抗战精神中汲取营养,牢记初心使命,勇于刀刃向内,坚决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三、如何传承: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激活伟大抗战精神的实践伟力

精神的传承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融入实践、化为行动。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铸就伟大斗争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是历史的结论。历史和现实都雄辩地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传承抗战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一贯到底,确保全党全国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形成坚不可摧的领导核心和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这是我们赢得一切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深化理论武装,筑牢伟大斗争的“思想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将伟大抗战精神的学习,纳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之中,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深入的党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从抗战精神中寻找克敌制胜的智慧与策略,提高斗争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第三,勇于实践担当,锤炼伟大斗争的“铁肩膀”。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在火热的实践中磨砺。要建立和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机制,鼓励广大干部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面对矛盾时敢于迎难而上,在面对危机时敢于挺身而出,在面对失误时敢于承担责任,在面对歪风邪气时敢于坚决斗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练就担当作为的宽肩膀、硬脊梁。

第四,站稳人民立场,汇聚伟大斗争的“磅礴力”。抗日战争是人民战争,人民群众是胜利的真正英雄。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同样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通过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构筑起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人民防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从伟大抗战精神到新时代伟大斗争,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在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宏阔实践中,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 唐扬)

[责任编辑:翟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