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唯有以“负重致远”的胸怀与担当,主动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风雨中锤炼筋骨,在挑战中砥砺意志,方能真正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淬炼思想,筑牢信念根基。回望百年征程,从嘉兴南湖那叶小小红船,到新时代劈波斩浪的复兴号巨轮,中国青年的理想坐标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新时代青年干部要把稳思想之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组织生活中淬炼政治品格,坚持爱国与爱党相统一。“负重”从不是抽象的词汇,其本质是在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第一线实现价值,而非形式主义的“镀金”或机械性消耗。青年干部当以此为灯塔,以铁一般的信仰、钢一般的意志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摒弃“避难就易”心态,主动走进田间地头、社区企业,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担当的标尺,在破解实际难题中明晰价值坐标,通过深入实践将“负重”转化为成长动能,以“自找苦吃”的进取精神,在解决真问题中筑牢“愿负重”的信念根基。
锤炼本领,锻造硬核实力。负重前行,光有热情不够,更须具备与之匹配的“铁肩膀”和“宽脊梁”。青年干部正处于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要增强“事不避难”的责任感,深刻认识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最终要由青年一代扛起,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转化为实际行动,主动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去经受锻炼。要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在深入基层中摸清实情,在倾听民声中找到方向,从群众实践的“富矿”里汲取智慧和力量。要敢于接“烫手山芋”,钻“矛盾窝”,在重大项目攻坚中协调利益关系,在自然灾害应对中统筹资源调配,不断提升应急处突的见识胆识、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狠抓落实的韧劲办法,通过靶向式历练,将“软肩膀”磨成“硬脊梁”,练就扛事成事的真本领。
实干为民,践行初心使命。“负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致远”,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百年奋斗历程深刻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心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青年干部要始终把“人民”二字镌刻于心,将群众诉求作为工作出发点,把群众的不满当作警示,把问题的解决作为首要任务。无论是解决群众“柴米油盐”的日常难题,还是攻克就业、教育、医疗等“急难愁盼”的民生课题,都需秉持“枝叶关情”的初心,用沾满泥土的脚印丈量民情,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民需。同时,要坚持问计于民,主动拜群众为师,善于将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积累的“土办法”,转化为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的“金点子”,推动惠民举措始终与民生关切同心同向、精准共振,真正以担当之情书写青年答卷。
(浙江南浔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傅佳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