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驻村一载砺初心 情系乡野践使命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转眼成为驻村选调生已满一年,咂摸乡村工作的个中滋味,如同品尝农户自酿的香醇,初味虽辛涩,中味是清香,回味终甘甜。

初尝难避耕耘涩,扎根不惧汗水苦。回想起刚到村里时,村干部带我去走访村里的一位独居老人,正赶上大伯回家,他正用拐杖一点点向他的矮房挪动,我们搀扶着他回到家,推开门进去,没有粉刷的红砖墙上还渗有历年台风留下的水痕。为了让大伯这样的困难户过上更好的生活,我积极投身村内的大小事务,可过程却不如想象中一帆风顺。入户调研时不懂方言的尴尬,政策推行时无从下手的窘迫,甚至还有矛盾调解时被人误解的委屈,种种经历让我时常感到自身渺小而乡野广大。初尝乡村工作的滋味我难免生涩,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越是艰难便越是对这片土地有了归属感。

细品方知岁月醇,破土沉淀泥土香。要让空空的民情日记变成群众满意的答卷,唯有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挨家挨户走访调研,精心筹备政策宣讲,下地测量征用土地……在一件件看似琐碎的民生实事落实过程中,村干部对我逐渐从“小刘,你能去吗?”变成“小刘,你去跑一下”,我感觉自己渐渐从旁观学习者成长为了乡村建设者。品悟细碎耕耘的过程我倍感充实,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沉淀经验,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提炼智慧。

人间至味非浓烈,一载春秋品甘甜。“我们村里的工作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这是村书记告诫我的道理。刚开始开展工作时,由于我听不懂方言,对政策理解也不够深入,村民来咨询我只能支支吾吾地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带着这份羞愧感,我开始如海绵吸水般研读政策法规、请教群众智慧、学习先进经验;渐渐地也学会讲一句方言拉近距离,倒一杯热茶倾听诉求,借一场夜谈消弭误解,在为民服务过程中练就“十八般武艺”。回味基层实践的收获我心怀满足,乡村给予的经历、滋养的情怀、磨炼的能力是我宝贵财富,更是支撑我砥砺前行的坚定力量。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百步镇得胜村选调生 刘立北)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