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年,昔日播撒于浙江安吉余村的思想种子,如今已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基层干部要有持续践行“两山”理念的意识与韧劲,用实干交出新时代生态治理的优秀答卷。
思想领航,筑牢生态治理根基。生态治理的深入推进,离不开科学理念的指引与全民共识的支撑。“两山”理念的核心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并非将自然视为单向奉献的“资源库”,而是强调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基层干部的首要任务是营造生态文明氛围,让绿色发展理念蔚然成风。为此,一方面要夯实自身基础,及时跟进、学深悟透最新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先为自身思想“点灯”,方能外化于行来为他人“擎炬”。另一方面,更要做好理论的推广工作,拓宽传播载体、打造多元阵地,通过微视频、乡村讲堂等多类形式,联动村社扩大宣传覆盖面,让生态文明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宣传普及零距离。浙江鄞州打造“亲生物城市”的实践,正是将生态理念融入城市肌理,以生态友好建设培育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既让绿色实践落地生根,更让生态文明观念在群众心中破土发芽。
创新赋能,拓宽生态治理矩阵。创新是提升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核心驱动力。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为实现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基层干部要直面痛点问题,勇于探索、敢于求变,持续扩大改革实效。在制度改革上,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生态保护者获得合理回报,激发长效保护动力;在治理模式上,强化系统思维,推动协同治理,如鄞州在植绿护绿工作上大胆创新,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协同”的双轨治理体系,并推出“公众林长”机制,招募公众林长认养绿地,引导群众加入护绿行动,凝聚护绿合力,增强全社会责任意识与治理积极性;在实践应用中,培育数智化发展形式,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善于运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多类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生态建设质效,以创新“金钥匙”开启生态治理“新大门”,让创新成果惠及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
实干为民,绘就生态治理画卷。生态治理的终极追求是实现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为民。基层干部应始终锚定民生需求,将绿色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福祉。以“利民”为导向加快绿色转型,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绿色化改造,同时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以“惠民”为准则强化服务意识,针对生态整改的难点问题加大帮扶力度,实现全程跟踪问效,面对数智化建设的壁垒问题派遣专业人员下沉指导,确保技术落地实效;以“为民”为目标探索共富路径,立足乡村特色生态资源,因地制宜激活生态价值。鄞州通过党团共建模式打造“青春‘碳’当”实践品牌,组建“守护自然志愿服务队”实现智能化巡林护林,既有效解决护林员队伍人才短缺问题,更探索出“生态反哺经济、人才扎根乡村”的共富新路径,为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提供了生动样板,实现了生态与民生的同频共振。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 俞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