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联系服务群众、凝聚民心民力的“前沿主阵地”。基层干部唯有破政策壁垒、润群众心田、连干群同心,才能让宣传工作成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践行“人民至上”的初心。
用活“宣讲笔”,让政策声音扎根基层土壤。政策宣讲不是“照本宣科”的单向灌输,而是“同频共振”的思想共鸣。基层干部要摒弃“官话套话”的生硬传递,拒绝“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主动组建接地气的宣讲队伍,把党的创新理论、民生保障举措,从“书面语”译成“家常话”,将“大道理”变成“身边事”。在田间地头,围绕“种粮补贴、产业扶持”讲案例;在社区院落,针对“养老认证、医保报销”做演示。用“沾泥土、带露珠”的宣讲,打破政策与群众之间的“隔阂墙”,让群众从“知政策”到“信政策”再到“用政策”。
搭好“文化台”,让精神滋养浸润群众心田。新时代基层宣传工作,既要“传思想”,更要“润心灵”。基层干部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坚持“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打造“实用化”文化阵地,开展“本土化”文化活动,搭建“群众化”展示平台,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送到群众心坎上。基层文化工作不搞“花架子”,不做“走过场”,唯有贴合群众期盼、对接群众需求,才能让群众精神世界“富起来”,为基层治理注入“软实力”、凝聚“向心力”。
当好“传声筒”,让百姓呼声化作治理实效。基层工作不仅要“向外传递政策”,更要“向内倾听诉求”,把群众的呼声收集好、反馈好、解决好,才是最有温度的“民心宣传”。基层干部要建立“宣传+反馈”的闭环机制,在开展政策宣传时主动“亮耳朵”“记诉求”,不回避群众的疑问,不忽视群众的困难,用“清单化管理、闭环式推进”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要定期回访反馈,通过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向群众同步问题解决进度,让群众感受到“呼声有人应、困难有人帮”。这种“宣传中听民意、服务中解民忧”的工作模式,能让宣传工作从“独角戏”变成干群同心的“协奏曲”,既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也让基层治理的方向更准、底气更足、成效更实。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政府 郑家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