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人民网刊发《开学在即 江西南昌明确服务性收费标准》一文指出,南昌市教育部门公布了2025年秋季开学收费标准,要求各县区严格按规定的项目、标准收费,加强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管理,加强民办学校收费管理。
此举让一些网友疑惑:我国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为何仍有收费项目?事实上,这份标准未违背义务教育“免费”本质,反而以精准规范管理,为学生成长提供支撑,彰显民生温度与治理智慧。
南昌的收费标准,坚守“核心费用全免”底线。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不收取学费、杂费,城乡学校实行“两免一补”,免费发放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成本由财政全额承担,保障学生受教育权,与“义务教育免费”初衷一致。公众感知的“收费”,实则是围绕学生个性化需求、校园服务保障的服务性收费与代收费,非教育“基本盘”额外负担,而是为满足学生在校多样化的需求。
从服务性收费看,每项均紧扣学生实际需求,严守“自愿、公益”原则。以伙食费为例,无论学校自主经营食堂、承包经营食堂,还是校外供餐,均明确要建立伙食台账、定期公布收支,学校不得从伙食费中获取任何经济利益。课后服务费,则为破解家长“接娃”难题。南昌明确课后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自愿参与且坚持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原则,按月缴费、期末结算,结余部分按学生参加课时比例退还;社会实践费与研学旅行费的收取,是为落实“‘五育’并举”目标。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活动、研学旅行,这类收费据实收取,对贫困家庭学生减免,保障活动开展又兼顾教育公平。
再看代收费项目,体现“按需收取、规范透明”,尊重家长与学生选择权。教科书费方面,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学生体检费,在义务教育阶段由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不向学生收费;校服费调整更尊重选择权,“买不买、怎么买”由学生、家长自主决定,各学校须通过新生家长会,书面征求全体新生家长的意见。
从治理层面看,南昌收费标准构建“阳光收费”体系,对收费原则、资金管理、公示制度的要求,及对违规行为的禁止,都体现规范收费、维护权益的决心。例如,伙食费需存入指定账户,不得转入个人账户;课后服务费严禁乱收费等,这些规定如“安全阀”,确保收费规范,让家长清楚资金去向,增强政策公信力。
部分公众对“义务教育收费”存疑,实际是对“免费”的理解有偏差。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是指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但未涵盖教辅材料、校服等学习用品及服务性收费。南昌市教育部门公布开学收费标准,正是在“免费”基础上对学生多样化需求的精准回应,是义务教育保障体系的完善。
在教育公平与质量并重的当下,南昌这份收费标准传递出清晰的民生导向:既守住“免费”底线,保障平等教育机会;又通过规范收费,提供更优质贴心的服务,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义务教育“免费”不等于“零收费”,规范的收费标准为校园服务划定了框架,唯有严格执行,才能让标准真正发挥作用,保障家长与学生权益。未来,随着教育保障体系完善,这类收费管理会更精细化、透明化,让义务教育“免费”底色更鲜明,也让学生在校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更好实现教育为民、服务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