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筑牢决策问责“三实”防线 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从近期全国各地通报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典型案例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存在盲目决策问题。这类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责任心有所缺失。此类现象不仅容易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影响政府公信力,长远来看,还会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错失发展机遇,最终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应当筑牢以“务实、扎实、真实”为要求的决策问责体系,推动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正做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效果实在。

坚持实事求是,以正确政绩观遏制决策冲动。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自觉抵制急功近利、贪图虚名等错误倾向,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表面文章。要不断增强党性修养,站稳人民立场,以为人民群众谋实实在在的福祉为目标,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干实事、求实效,确保各项决策符合实际、目标明确、方向不偏。

注重实地调研,以科学决策机制杜绝盲目行为。盲目推进项目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和公信力损失。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民主、依法的决策机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增强风险意识和全局观念,全面研判实际问题困难的复杂性和关联性。决策应紧密贴合地方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要克服急于求成心态,将深入调研、充分论证、集体讨论贯穿决策全过程。

强化监督问责,以严实机制保障政策实效。要坚持严的基调,不断扎牢制度笼子,细化容错纠错机制,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履职不力、敷衍塞责的行为要严肃追究,真正让妄为者有畏,让踏实肯干、敢为善为者有位,推动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敢于担当、善作善成,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大理州剑川县纪委监委特约网评员 宋桂兴)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