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作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立潮头”的浙江,更应该将创新精神在广大青年干部中继承与发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青年干部,我们不仅要敢担当、敢吃苦,更要会善创新、会突破。
打破思维定势,在“守正”中“求新”,让创新有方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任何的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脱离实际“天马行空”,真正的创新,是要在吃透“上情”,又要摸清“下情”的基础上,积极打破现有壁垒。如今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乡村全面振兴乘上了快车,也让青年干部不再局限于“线下赶集”,在百姓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形成“线上赶集”的新方式。如有的青年干部在走街串户间,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工具打通百姓与干部之间的“最后一里路”。
直面矛盾痛点,在“攻坚”中“创效”,让创新有力量。创新的价值,从来都是直接体现在解决“老大难”问题上。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群众的“急难愁盼”中也往往藏着创新的契机。青年干部要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更应敢于向“硬骨头”亮剑,用创新思维破解发展堵点。面对拆违、征迁等群众关心的痛点堵点,青年干部在“攻坚”中,不能只做“花架子”,而要冲着问题去、盯着效果干,在攻坚克难中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永葆学习热情,在“蓄能”中“善创”,让创新有底气。创新的能力,不会凭空而来,需要在持续学习中“厚积薄发”。当今时代,新技术、新业态、新理念层出不穷,青年干部若满足于“吃老本”,很快就会陷入“本领恐慌”。把学习作为“终身课题”,既学政策理论,把握创新的“方向盘”;又学前沿知识,掌握创新的“工具箱”。这种在学习中积累、在实践中迭代的创新,才更具生命力。
(浙江省海盐县通元镇政府 陈政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