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激活基层智慧 破解治理难题

“十五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各级党组织应积极畅通民意表达、汇聚整合民智、推动转化运用,让扎根泥土的智慧真正“破土而出”、赋能发展。

“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下,当亿万民众的日常表达向网络空间转移,网络成为了信息化时代下另一种意义上的基层和一线。广纳网络民智、汇聚云端众力,是践行群众路线、顺应时代的必然之举。扎根一线的农人、社工、学者对民生痛点、发展瓶颈体察最深,其切身体验是宝贵的治理资源,生动彰显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此,需进一步畅通线上线下融合建言渠道:一方面优化网络平台易用性,利用智能算法精准推送相关议题并简化表达流程,让公众建言更便捷、高效;另一方面积极运用“屋场恳谈会”“线上专家问诊”等形式,主动深入社区、田间地头,将来自最基层的鲜活经验与专家学者的专业分析、前沿知识进行有效对接与深度碰撞,真正让“泥土感知”与“实验室智慧”共同焕发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活力与创造力。

治理智慧重在转化与落实,需要通过建立建言高效反馈回路,对征集到的有效建议,形成及时、清晰的反馈机制,尤其对实名建言、聚焦议题的建言需优先回应,避免群众“说了白说”的挫败感,激发持续参与动力。健全科学吸纳机制,在政策制定、项目规划等关键环节设立基层意见评估采纳程序,确保反映普遍诉求、富有创新可行的“金点子”切实融入决策与部署。同时还要强化转化应用评估体系,追踪采纳建议的落地效果,评估其对破解难题、提升效能的贡献度,这不仅是检验政策执行成效的重要参照,更能为后续优化决策提供宝贵经验。

网络民智的澎湃涌流正悄然重塑着治理的刻度与底色。它不仅是破解难题的“智慧库”,更是校准政策精度、感知民生温度的“灵敏探针”。想要最大化释放其价值,关键在于推动治理从“宏大叙事”向“微观体察”深化转型。辽宁省政府分析海量网络诉求绘制“民生热力图”,锁定农村养老资源短缺痛点后精准新建2.1万张社区床位,让养老关怀精准抵达,这正是智能技术捕捉“沉默角落”、驱动资源“精准滴灌”的生动诠释。当每一项决策都能清晰感知到个体的脉搏跳动,“为民服务”的理念才能切实转化为可触摸的细腻实践,治理现代化的篇章才能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治理现代化的根基深植于亿万人民的沃土之中。“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将散落的民意溪流与原生智慧清泉汇入国家治理江海,定能凝聚起开创未来的磅礴伟力,让基层智慧的光芒照亮治理现代化征途,铺展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时代画卷。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黄家街道办事处 谢琦洋)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