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我们既要深切缅怀先烈,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更要以伟大抗战精神为炬火,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从杨靖宇将军孤身战林海,胃中仅存棉絮草根,到狼牙山五壮士临危不惧纵身跃悬崖;从台儿庄城垣上“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的悲壮,到滇缅公路民众用血肉之躯筑就“抗战生命线”的坚韧......这些画面凝结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团结、“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信念。它们超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的“精神密码”。“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唯有让这种精神融入血脉,方能在复兴路上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卢沟桥的弹痕、南京城的伤痛,是刻在民族记忆中的“清醒剂”。我们需以伟大抗战精神为镜,增强“于安思危,于治忧乱”的警觉。既要发扬“四万万人齐蹈厉”的斗志,也要提升“明者防祸于未萌”的智慧。须将精神力量转化为战略定力,在改革大考中奋勇突破,于攻坚克难里开拓新局。
伟大抗战精神不是尘封的标本,而是奔腾的活水。在乡村振兴一线,青年干部需以“敢于啃硬骨头”的魄力破解发展难题;在科技攻关前沿,科研团队当以“血战到底”的韧劲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每个人将“小我”融入“大我”,伟大抗战精神才能真正转化为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
让伟大抗战精神代代相传,需构建“立体化”传播体系。要善用数字技术活化历史记忆:通过VR还原历史场景,用短视频讲述英雄故事,让“教科书里的历史”变成“触手可及的体验”。当00后青少年在虚拟展馆体验抗战历史、与抗战英雄隔空对话,伟大抗战精神便跨越时空,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历史从未远去,精神永不过时。站在新起点上,我们既要当好历史的“守护者”,更要成为未来的“开创者”。以伟大抗战精神为帆,以实干担当为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我们必将书写新的壮丽篇章,让历史的光芒永远照亮民族复兴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