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做深做实以案促改

做深做实以案促改,核心在于打通“惩、治、防”闭环链条。要突破“就案办案”的局限,以个案为切口,深挖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根源,推动问题整改、制度重构与生态净化同向发力,真正将办案成果转化为长效治理效能。

深挖病灶根源,贯通查改治闭环。以案促改的生命力在于从个案表象深入治理本质。要在案件查办阶段同步谋划问题溯源,组建专项团队对权力失控点、监管真空带、制度缺陷层进行全面剖析,提炼共性病根与个性诱因。要将分析成果转化为明确的整改任务,通过纪检监察建议明确责任主体、整改路径和时限,确保问题无遗漏、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尤其要构建“交办—跟踪—验收”的闭环机制,通过定期督查、台账管理、销号制度和回访评估压实整改责任,对敷衍塞责、整改不力的严肃问责。唯有打通查、改、治的内在联系,才能把案件资源转化为治理动能,从根源上阻断腐败再生通道。

重塑制度体系,堵塞权力寻租漏洞。以案促改的关键在于将案件教训转化为制度建设的契机。要聚焦案件暴露出的权力运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设计:在审批监管领域推行分权限权机制,剥离过度集中的决策权;在资源分配领域引入“双审核”“留痕追溯”等刚性约束,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在财务管理环节建立全周期审计嵌入模式,消除监督盲区。重在推动制度从“纸面”落到“地面”,通过常态化监督检查强化制度执行力,对违反制度的行为“零容忍”。更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地方实际,从类案中总结制度补短板清单,将分散经验系统集成为普遍规范,推动制度笼子随着实践发展不断织密织牢。

筑牢思想防线,涵养清正政治生态。以案促改的深远意义在于实现从“不敢腐”向“不想腐”的深层转变。要将案件资源转化为警示教育“活教材”,通过组织庭审旁听、编印警示读本等体验式教育,让党员干部在思想深处筑牢纪法红线。要增强教育针对性,根据不同层级、领域和岗位特点定制廉政课程,对“关键少数”强化权力观教育,对一线人员强化“微权力”慎用意识。还要培育拒腐防变的文化土壤,把廉洁要求融入日常管理,通过家风建设、廉洁承诺、先进典型宣传等方式,使崇廉尚实的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自觉。(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纪委监委 朱娇)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