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工作千头万绪,上门走访、深入群众家中面对面交谈,是村干部开展政策宣传、信息收集、问题摸排等重要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有力抓手。然而,面对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如何在轻松自然的“拉家常”中高效获取真实信息,不仅关乎沟通技巧的“小细节”,也体现出基层治理中的“大学问”。
善“听”。倾听是沟通的起点,更是搭建尊重与信任的桥梁。要有效获取信息,首先得学会耐心倾听。在村民畅所欲言时,要全神贯注,从其娓娓道来中捕捉有用信息;在话题略显分散时,要有选择地听,聚焦于与工作相关的主要内容、关键细节。不仅要听懂字面意思,更要体察其背后的情绪与诉求,从而准确把握群众的态度和想法,理清事情的脉络原委。
勤“记”。入户走访多以话家常的方式进行,这样容易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对方打开话匣。但这种方式也有短板,比如有些村民谈话内容跳跃、信息零碎,容易导致重点模糊。面对大量的信息,仅靠记忆并不可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关键的、有价值的信息应及时、简要记录。记录无需事无巨细,抛去部分旁枝末节和情绪化表达,抓住信息主体。这些笔记不仅能帮助村组干部在交谈中保持思路清晰,也是事后回顾、梳理情况的重要依据。
巧“问”。信息获取不能止步于被动接收,还要主动引导、深入挖掘。对于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信息,要适时追问,摸清细节、了解全貌;若交流中村民情绪波动较大,要适时收敛、多予共情,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巩固信任;如话题偏离主线,要灵活引导,自然巧妙地将谈话重心回归主题。
“听”“记”“问”三者环环相扣,归根到底在于“用心”二字。村干部要带着真诚走近群众,听懂言外之意;要处处细心,在海量信息中捕捉关键;要始终保持耐心,营造良好氛围、推动交流深入。唯有始终带着真心、细心与耐心,踏实做好入户走访的“小事”,不断提升走访质效,方能成就服务民生的“大作为”。(广南县纪委监委 王光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