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把基层后备力量选好育好管好用好

村(社区)后备力量队伍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蓄水池”和“新引擎”。加强村(社区)后备力量队伍建设,把后备力量选好育好管好用好,对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群众听实话,把准选人调子。基层党组织储备后备力量人员,关键得把老百姓的心思摸透。不是村(社区)“两委”成员开开会就定下了人选,而是要多深入田间地头、广场小区,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到群众中听听他们的心声。在交谈摸排过程中要引导群众放下小圈子、小算盘,摒弃“看脸熟、论亲疏”的倾向,与村(居)民重点探讨人选在基础设施建设、矛盾调解、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等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你觉得谁有带领咱村致富的能力?你们片区网格员小徐对你们的帮助大不大,她调解矛盾纠纷的办法多不多?咱村产业发展你有没有什么好想法?咱们社区民生服务还有哪些需要改进?这些带着“烟火气”的信息,是选拔后备力量的“指南针”,会让后续工作更对群众“胃口”。

细查细审严把关,储备靠谱苗子。在充分走访摸排、倾听民意的基础上,乡镇党委需要对群众推荐的后备人选开展全流程严格审核,既听老百姓口碑,也查实际业绩。要将后备人选的政治标准置于首位,严格考察其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廉洁自律情况及过往工作成效,坚决杜绝“不合格者”进入队伍。建立后备力量人选“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机制,详细记录其工作履职、群众评价等情况,定期开展综合评估。对表现优异、群众认可的人选,纳入重点培养名单,优先安排参与重要工作;对思想松懈、能力不足的,及时开展提醒谈话、督促改进,对仍不达标者依规调整退出,真正将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纳入后备力量队伍,确保队伍始终保持活力与战斗力。

精准培育强本领,给足成长路子。对筛选审查入库的后备力量,培育就要跟得上。在理论培育上,依托基层党校搭建学习平台,既有专家解读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等政策理论,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支书、老主任分享“土办法”“实经验”,如怎样盘活集体资产、如何化解邻里纠纷……让理论学习更接地气、更加实用。在实践锻炼上,安排后备力量担任社长、网格长,参与基层治理关键事务,如项目招商、集体经济管理、应急处置、民生服务优化等实务工作,在“跟着干、学着干”中掌握基层工作流程与方法。在帮带指导上,开展“一对一”传帮带,由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优秀村(社区)书记担任导师,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手把手指导,帮助后备力量快速摸清基层工作门道、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此外,还可搭建交流学习平台,组织后备力量到先进村(社区)参观学习,借鉴产业发展、治理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拓宽工作思路,为后续履职储备更多“真招实策”。

村(社区)后备力量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将“选、育、管、用、出”各环节抓实抓细,才能真正储备一批老百姓信得过、靠得住、能干事的“当家人”,为基层党组织注入强劲活力,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乌日娜,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