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深化“民情双访”,为村社换届注入“源头活水”

村社组织换届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役”,直接关系到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质效、基层群众的幸福指数。在这场关乎民心向背的“大考”中,“民情双访”不仅是听民意、解民忧的工作方法,更是筑牢换届根基的“金钥匙”。作为基层干部,始终秉持“走进去都是办法”的理念,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叩开家门,才能让换届过程成为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的生动实践。

“民情双访”是摸清底数的“透视镜”,让换届基础更扎实。浙江提出的“三个摸清”“四个到位”要求,为民情双访工作划出了清晰路径。走访中既要聚焦党员、村民代表、乡村能人等“关键少数”,也要关注低保户等群体,通过面对面交流、梳理分析百姓诉求,像“庖丁解牛”般精准掌握群众思想动态。这种全方位的“民情扫描”,能提前发现潜在的思想疙瘩、利益诉求,为换届工作扫清认知盲区,让政策宣传更对味、思想引导更有效。

“民情双访”是汇聚民智的“直通车”,让换届方向更精准。村社班子强不强,群众心里有杆秤。通过流动小板凳、田间聊、线上问等多种灵活走访形式,既能听到群众对现任班子的“口碑评价”,也能收集到对未来班子的“金点子”。有村民反映“希望班子能懂电商带货”,有企业主建议“多关注小微企业发展需求”,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声音,正是优化班子人选、明确履职方向的重要依据。当群众的意见真正进入换届决策视野,选出的班子才能真正成为“群众信得过的主心骨”。

“民情双访”是化解矛盾的“减压阀”,让换届过程更平稳。实践中,通过深入走访,能够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例如,走访中曾发现某地潜在纠纷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换届氛围。对此,走访组迅速联动多部门协同处置,高效促成和解。这种“边访边解”的实干作风,不仅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更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通过“双访”机制,一批可能影响换届的隐患得到妥善化解,为换届工作营造了“心齐气顺”的良好环境。

村社换届不是“终点站”,而是基层治理的“加油站”。深化“民情双访”,说到底是把“群众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唯有始终保持“走进去”的姿态,才能在换届中选出好班子、换出好风气,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灵敏,让乡村全面振兴的“毛细血管”更畅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政府 任萍)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