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莫让干部测评“走过场”

干部测评票是考察干部德能勤绩廉的重要载体,是倾听群众呼声、汇聚基层意见的关键渠道。一张测评票,承载着组织对干部的客观评价需求,也寄托着群众对公平公正的朴素期待。然而,在一些地区的干部考察,测评票却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交白卷”或是随意填写现象时有发生,“优秀”成了默认选项,本应严肃的测评沦为流于形式的“走过场”,让干部选拔任用失了真。

干部测评“走过场”,从主观上看是部分参与测评者存在“老好人”心态,认为“多栽花少栽刺”更稳妥,不愿得罪人;有的担心“说了实话遭报复”,在打分时避重就轻。从客观上看是一些地区的测评机制设计不科学,评价指标模糊笼统,“优秀”“合格”的界限不清,让参与测评者难以精准把握;还有的测评过程缺乏保密机制,群众担心“打了差评被发现”,只能违心给出好评;更有甚者,个别干部在测评前“打招呼”“做工作”,以人情干扰测评公正性,让测评票彻底沦为“面子工程”。

这种“走过场式测评”容易让真正敢担当、有实绩的干部被埋没,也可能让德不配位、绩不达标者“带病晋升”,使测评票失去公信力,损害干部队伍形象、疏远党群干群关系。长此以往,不仅会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更会让干部考察工作偏离实事求是的轨道,失去应有的监督和激励作用。

让测评票发挥应有作用,关键在于筑牢“真评实测”的制度防线,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方向标。一方面,要优化测评机制,让指标“可感可及”,将“工作实绩”细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数量”“项目推进时效”等可量化内容,让参与测评者有明确的评价依据,同时要设立秘密写票间,通过匿名投票、封闭统计等方式,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让大家敢说真话、敢打真分。另一方面,要强化结果运用,让测评“落地有声”,对测评中反映出干部的突出问题,要快查快结,避免核查不及时影响干部使用,做到问题没有查清、疑点没有消除、群众认可度低的,不得作为推荐人选,同时还要严肃约谈提醒,形成“测评不是终点,改进才是目的”的正确导向,切实避免测评结果“测而不用”“束之高阁”。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委组织部 周海鑫)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