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反腐败斗争的关键在于彻底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坚持系统治理、标本兼治,以制度阻断利益输送链条,以思想教育筑牢信仰根基,以严格监督约束权力运行,使三者协同发力、相互支撑,从根源上净化政治生态,构建起海晏河清的清明政治。

强化制度刚性约束。铲除腐败土壤,根本要靠严密而刚性的制度约束。要通过精细明确的制度设计,彻底清除权力运行中的“模糊空间”和“灰色地带”。应构建闭环式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聚焦审批、监管、执法等重点环节,制定清晰规范、标准明确的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压缩自由裁量空间。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对踩“红线”、越“雷池”的行为坚决零容忍,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要持续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实现权力运行全过程留痕、可追溯,使每一次决策、每一笔审批都经得起检验。唯有使制度如钢铁般坚硬、如齿轮般精密咬合,才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潜规则无所遁形。

筑牢拒腐思想根基。思想防线的松动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内因。必须牢牢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夯实干净担当基础。要通过常态化的理想信念教育、纪律教育,不断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引导其深刻认识权力的来源与边界,从思想深处形成对纪律的敬畏。要将廉洁教育融入日常管理,结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崇高道德精神,使廉洁自律成为党员干部的价值自觉和行动习惯。要积极培育健康政治文化,大力倡导勤俭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在组织内部和社会层面营造崇尚廉洁的浓厚氛围,形成强大文化感染力和道德约束力,让清风正气充盈。

规范权力阳光运行。缺乏有效监督的权力极易走向腐败。必须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权力监督体系,确保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公开透明运行。要统筹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维力量,破除监督壁垒,形成监督合力。尤其要加强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和重要岗位干部的监督,通过完善权力制约、定期轮岗、个人事项报告等机制,使其时刻感受到监督的约束力。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设权力运行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实时监测、智能预警、风险及时处置,让每一项权力行使都暴露在阳光之下、置于无形探头之中。(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纪委监委 王舒银)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