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让基层干部在攻坚克难中锤炼基层治理“硬核力量”

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重要“考场”。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有效破解“不敢担当”的作风顽疾,需从政治立场、制度保障、使命担当三重维度协同发力,让基层干部在攻坚克难中锤炼基层治理“硬核力量”。

以政治站位校准“人民坐标”。基层干部身处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落实政策、凝聚民心,须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实践。要构建“民生导向”的考核体系,将基层治理成效、信访矛盾化解率等核心指标纳入干部政绩的“度量衡”,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检验作风的“试金石”。要深化学习教育成果,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引导干部常思“我是谁、为了谁”,将初心使命根植于服务群众的沃土,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以制度保障筑牢“担当堤坝”。现实中,“多干多错”的顾虑与问责泛化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基层干部锐意改革的积极性。解决之道,关键在于构建“激励约束并重”的制度闭环。要细化容错纠错机制,划清“为公担当”与“违规违纪”的界限,对改革创新中的无意过失建立“缓冲带”,为实干者撑腰鼓劲。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拔重用那些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对作风漂浮、消极应付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形成能上能下的鲜明用人导向。要借力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减负,整合优化政务应用平台,精简各类报表台账,让干部从“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中解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一线察实情、办实事。

以使命担当淬炼“过硬作风”。基层干部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常态长效推进作风建设。一方面,要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通过实地参观、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引导干部深刻认识作风问题的危害,算清“政治账”“民生账”“家庭账”,在各种考验面前守住底线。另一方面,要构建“传帮带”培养机制,通过老带新“结对子”、跨部门轮岗交流等方式,让年轻干部在信访维稳、产业升级等“吃劲岗位”磨砺本领。更要树立“担当者上”的鲜明导向,对在基层治理中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头”的干部予以重点倾斜,让“敢担当、善作为”真正成为基层干部队伍的核心价值追求。(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颐明园社区 王春艳)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