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治理 > 基层党建 > 正文

八千党员沉下去 一线难题浮上来

平舆县“四大攻坚日”提升治理新效能

每周三,河南省平舆县8000余名党员干部的身影准时出现在农家院落、社区楼栋、工厂车间。这是该县聚焦“两高四着力”,大力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的创新实践——设立“四大攻坚日”。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坚持下沉一线,集中开展“问题短板大排查、人居环境大整治、矛盾纠纷大清零、能力素质大提升”活动,着力推进“五基四化”和16个专项行动,让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种子在平舆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

从“案头”到“地头” 贴近群众听心声

东皇街道王寨社区,周三一大早,包村干部、县委组织部干部陶泽祥便来到脱贫户郭小学家中回访。“大爷,上次房子整修后还渗水吗?”陶泽祥仔细查看整修部位。“谢谢你们啊,一点也不漏了。”老人笑着答道。这样的走访场景,每周三在平舆县各村(社区)同步上演。

平舆县党员干部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推门入户”,将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百姓身边。聚焦基层治理、“三园”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任务,他们与群众坦诚交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县委书记刘飞说:“‘四大攻坚日’就是要引导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掌握农情,融入楼栋倾听民声,扑身一线解决问题,让脚印刻在泥土里、服务暖在心坎上。”作风之变,拉近了干群距离,促进了基层矛盾的有效排查化解。

从“线上”到“线下” 清单销号解民忧

东和店镇小吴村,新引资的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厂房已建成投产,但厂区门口仍是泥巴路,雨雪天气影响出货。村支书吴松峰正为此发愁。攻坚日帮扶该村的平舆县二高干部排查到此问题后,立即列入“问题清单”,明确解决时限。不到两周,2万元帮扶资金拨付到位,厂房门口的水泥路顺利通车。“原来主要靠电话反映问题,现在干部下沉走访,问题解决得更快更实了。”吴松峰高兴地说。

像这样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攻坚日党员干部“听诉求、化忧愁、办实事、解难题”的重点。他们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短板弱项,开展地毯式排查,建立详实清单,定人定时定责,推动问题限期销号。活动开展以来,全县累计解决修路、安灯等民生小事2100余件,办理各类民生实事超过3000件,许多群众“操心事”得以破解,“最后一公里”变成“服务零距离”,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从“脏乱”到“洁净” 村庄焕发新颜

李屯镇魏楼村,道路干净整洁,花木葱茏,柴草堆放有序。村民们对生活环境的变化赞不绝口。“我们村现在环境大变样,已经被评选为国家森林村,多亏了县委组织部的帮扶。”村支书吴小柱说。帮扶单位结合该村花木种植传统,科学规划、整治卫生、发展产业。如今,魏楼村已拥有9家村级农业合作社,成为县里有名的“新农村”。

平舆县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攻坚重点,全面向“脏乱差”宣战。今年以来全县已组织开展集中整治2600余场次。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如今,行走在平舆乡村,道路干净、庭院整洁、绿意盎然,文明乡风扑面而来,一幅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从“上访”到“下沉” 化解矛盾促和谐

万冢镇汤岭村,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争执多年。攻坚日当天,镇司法所所长许冬冬和村干部组织双方调解,依据老地契实地丈量,耐心释法明理,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多亏了干部用心调解。”当事人感慨道。

平舆县坚持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攻坚日干部化身“调解员”,深入排查土地、邻里、家庭等矛盾纠纷,力求发现在早、化解在小。活动开展以来,已成功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53件,成功率达92%,其中土地纠纷96件、邻里纠纷87件、劳动纠纷63件。“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格局日益稳固,平安平舆根基更加坚实。

从“指导”到“培育” 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在阳城镇刘寨村党员会议室,镇党委书记鲁伟和帮扶单位县发改委主任刘艳为党员干部上党课,组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并围绕“两高四着力”要求,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

平舆县在日常帮扶中,注重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通过全面培训、观摩学习、擂台比武等形式,着力提升农村党组织书记的“五种能力”(主动学习、组织动员、致富带富、应急处置、严于律己)和“五种素质”(政治过硬、知识丰富、品德良好、心理健康、业务熟练),为做好基层工作提供坚强人才和组织保障。

1

从“外出”到“门口” 带动就业稳增收

老王岗乡共同富裕加工园内,村民李芳正熟练地编织藤椅。“以前外出打工顾不上家,现在家门口就业,月收入三四千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生活更有奔头了。”她满足地说。

平舆县把“四大攻坚日”作为提升干部能力的“练兵场”,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锤炼调查研究、群众工作、解决问题、狠抓落实的本领。党员干部积极为乡村产业振兴出谋划策、链接资源,助力各村(社区)深挖禀赋,培育“一村一品”,成效显著。目前,全县建成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578个,入驻企业512家,覆盖村级帮扶车间203个、藤编外协加工点336家、农户加工点5380家。这把“家门口就业”的金钥匙,成功带动近7万名群众稳定增收,人均年增收约3万元。产业兴、就业稳、腰包鼓,群众的笑脸成为检验攻坚成效最温暖的答卷。(平舆县委宣传部 屈林 李亚超)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