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要以《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内容为指引,下好教育改革“先手棋”,打好质效提升“组合拳”,让党员教育真正成为锤炼党性的“淬火炉”、推动发展的“动力源”,切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锻造更多“红色尖兵”。
注重需求导向,强化分类施策,推动“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规划》强调要分级分类开展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功立业。落实“分层分类、按需施教”要求,关键在于建立动态化、差异化的教育供给体系。要开发差异化培训课程,针对机关党员重点突出“政治能力+专业攻坚”双线培养,面向农村党员着重打造“政策解读+技术实训+经济增收”组合课程,对于两新组织党员推出“党建与业务融合创新”特色模块,真正做到分类指导、按需施教。推行“必修+选修”弹性学习机制,在完成党的创新理论、党章党规等必修课程基础上,按岗位需求设置选修课程库,推动实现“共性教育夯基础、个性发展补短板”的有机统一。
注重技术赋能,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单向灌输式”向“智慧交互式”转变。《规划》明确,要创新方法载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落实“线上线下融合”要求,关键在于打破“教室+PPT”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构建实体虚拟互补的党员教育新生态。建立全国党员教育“线上资源库”,通过整合各级党校精品课程和运用VR、AR等技术还原红色历史场景等方式,设立“理论微课”“案例解析”“情景模拟”等线上专区,真正让理论学习突破限制、成果共享。开发智能督学系统,运用AI技术,分析党员干部学习时长、互动频次、测试成绩等数据,自动生成“学习诊断报告”,针对性推送“先进表彰”和“补学方案”,推动形成“前者表彰、后者补学”的良好氛围。
注重学用贯通,强化效能转化,推动“学用脱节式”向“实践赋能式”转变。《规划》提出,要注重理论学用转化,引导党员立足岗位担当作为。落实《规划》要求,关键在于破解传统教育“学用两张皮”难题。要推行“学分银行”动态管理,将理论学习、实践服务、攻坚成果转化为学习积分,将正向加分与反向扣分结合,强化积分结果运用,与评先评优、岗位晋升等挂钩,进一步激活党员学习内驱力。推行“学用转化项目制”,要求参训党员结合课程内容完成申报岗位、明确责任、承诺践诺、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一线攻坚课题”,并下发学员自评表、基层党支部赋分表和群众打分表,推动形成“学员自评+组织考核+群众评议”的三维评估反馈机制,全面检验党员学用转化实效。(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委组织部 王加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