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基层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承载着推动乡村振兴、改善民生、促进基层发展的重任。但部分年轻基层干部因初入基层,在面对棘手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是在“多”字上狠下功夫,通过多学习和多锻炼,磨砺扎实功底。
“多”学习获取真知,克服自身本领恐慌。年轻基层干部要打通政策与乡土的认知壁垒,需在“多学习”上下实功。一是学深悟透政策文件。系统深研中央至地方的涉农政策、法律法规及会议精神,紧扣基层社会治理重点,杜绝浅读,结合镇村实际反复琢磨,吃透政策背景、目标及边界,既不机械执行搞“一刀切”,也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变通。二是学老同志的工作经验。视老同志为“活教材”,跟随其深入田间地头,重点观察其如何用“土话俚语”解决家长里短、如何运用群众语言与群众打成一片、如何运用人情世故化解邻里纠纷。三是学群众的生活技巧。拜村干部、群众为师,学方言、俗语,了解群众心理,蹲田间地头了解农时农事,坐板凳上聊养殖、市场、收支,学人情往来、宗族关系、信仰习俗,用群众方法解决群众问题。
“多”沟通构建信任,凝聚合力打通上下环节。打通梗阻,直达末梢,确保政策精准落地。一是俯下身子和群众“心贴心”。坚持走到田间地头、坐进农家院子,用“拉家常”的方式倾听真实诉求,感知群众冷暖,了解所求所盼。二是敞开心扉同村干部“肩并肩”。在谋划决策、处理问题时,要多与村干部商量,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接受他们的建议,达成共识、口径一致,真正把他们团结在镇党委周围。三是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勤汇报”。主动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存在困难,通过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及时反映群众诉求、精准对接政策资源,确保惠民红利落地见效,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多”直面一线锤炼担当,强化复杂问题处理能力。克服“力不从心”的畏难情绪,练就“手到擒来”的独门绝技,关键在于主动“多直面”一线复杂局面。掌握实情是前提。坚决摒弃“遥控指挥”、当“甩手掌柜”,必须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项目现场、矛盾一线了解实情。亲力亲为是关键。百闻不如一见,只有亲自处理问题、落实政策、调解纠纷、排查隐患,才能穿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表象,掌握真实情况、抓住问题本质、彻底解决问题。攻坚克难见真章。面对农业产业发展瓶颈、突发应急事件、棘手邻里纠纷等“硬骨头”,不躲闪、不绕弯,迎难而上,才能实现从“生手”到“能手”的蜕变。
“多”总结复盘促进经验转化,提升能力素质水平。不仅在于“做得多”,更在于“想得深”。一是工作常复盘。要对每一次经手处理过的事情,进行及时复盘、知识管理、归纳分类,形成“实践、复盘、优化、再实践”的闭环。二是得失“掰开”看。坚持系统梳理工作推进中的经验与不足,深入剖析成效与短板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有益做法持续优化,薄弱环节动态纠偏,推动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三是经验常“备案”。复盘的成果不能散乱地停留于脑海中或纸面上,要定期像整理衣柜那样整理经验,把散装经历变成经验说明书,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应对。
(作者:赵虹 邹战寰,分别系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门古寺镇组织、统战委员;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门古寺镇党政办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