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石洪村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东南部,全村共216户827人,12个自然湾,7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3.1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2.5%。靠近东方山、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两个4A级景区,四面环山、风景秀美。村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三国、移民、矿冶、红色、诗词等特色文化在此交融发扬,属于典型的特色保护类村庄。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湖北省绿色生态示范村”“湖北省旅游名村”“湖北省森林乡村”“湖北省美丽乡村”等称号。
近年来,岳石洪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依托乡村自然景观,挖掘本土文化底蕴,统筹协调、因地制宜、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产业支撑、主体多元、造血持久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
推动生态修复,筑牢绿色发展根基。岳石洪村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复垦工矿废弃用地140亩,产生建设用地指标110余亩,配套产业用地30亩,为发展乡村产业奠定空间基础。坚持保护、治理、建设一体推进,建立健全“六废”资源综合整治利用体系,加强闲置厂房、农房、土地、矿井、矿山、学校等资源利用,改造成为民宿、咖啡屋、创客中心、游客中心等具有现代元素的标志建筑,为乡村发展增添了独特韵味。
发掘乡土力量,汇聚多元主体合力。岳石洪村注重发挥人才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以乡情乡愁为纽带,聚焦激励一批“原乡人”、引导一批“归乡人”、联系一批“新乡人”,共同参与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激励张凤、王德军、曹树平等“原乡人”创办花溪人家农家乐、举人沟农家乐、三国湾民宿,凭借自身手艺守住家门口的“聚宝盆”。引导张轶、程军、张炳坤等“归乡人”回乡创办乡村民宿、现代书馆等,为乡村发展按下“快进键”。联系余元兵、刘洁、何俊慧、刘恒信等“新乡人”来村投资抹翠茶坊、木溪咖啡、慈氏山房、伊甸园等项目,推动岳石洪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创新投资方式,激活乡村发展动力。政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集中流转农用地、闲置宅基地,建成旅游基础配套、水系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基础服务设施。招引市场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民宿酒店、创客中心、研学基地、生态康养等投入大、周期长的文旅项目。村民参与建设民宿基地、农家乐、休闲采摘等配套项目。通过盘活资源,让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近年来,岳石洪村累计投资1.6亿元建设旅游综合体项目,涵盖研学基地、瑜伽馆、咖啡屋等十几个项目,给村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提升村庄形象,打造文旅融合品牌。岳石洪村作为湖北省的旅游名村,始终致力于提升村庄的魅力与颜值。在全村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发动群众全面清理整治“三堆两垛”、“三乱”现象。因地制宜打造小花园、小树林、小果园等微景观。利用主干道沿线及闲置边角种植花卉苗木,集中清理桃花溪沿线卫生,加强村庄绿化日常性施肥、修剪、打药等维护工作。打造鄂城区最具魅力乡村民宿1座、精品庭院1座和鄂州市最美乡村庭院2处,让游客实现“一边一隅可打卡、目之所及皆是景”。
经济效益突出。随着村庄整体规划的逐步实施,村标、门楼、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健身步道、桃花溪、举人沟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配套资金约3000万元。花溪酒店、抹翠茶坊、咖啡馆等旅游业态基本形成,定期举办乡村集市,吸引武汉、鄂州、黄石、黄冈等地游客纷至沓来,高峰时期日接待量达上万人。岳石洪村已经成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的热土,返乡能人和创客团队计划创业投资资金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岳石洪村已逐步发展成为集游东方山、住特色民宿、喝乡村咖啡、品矿山茶叶、购乡土特产于一体的“吃住行游购娱”文旅综合体。年实现文旅综合收益500万元以上。
社会效益显著。文旅融合发展的目的不只是获得经济收益,还应创造更多社会价值。随着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出现,吸引更多村民参与其中,村民发展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清晰。生态农业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绿色、有机食品的消费需求。文化旅游充分发掘出一批具有艺术天赋的乡村人才,在音乐、书法等不同领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文旅产业进一步推动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提供更多就近就业岗位,辐射带动农村实现现代化。通过乡村治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乡风更加文明,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生态效益明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岳石洪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降低耕地污染程度,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优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打造循环农业,进一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深入推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形成生态与产业共进、保护与开发并举、守正与创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局面。(鄂州市鄂城区融媒体中心 葛昆乐 程宏 李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