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坚持三维协同,激发社区治理新动能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是连接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社区治理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从“精准施策、提质增效、赋能激活”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方能激活社区治理内生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精准施策把准需求脉搏,激发治理源动力”。当前部分社区活动效能不足的症结在于“三不匹配”:需求识别不精准、资源整合不充分、服务供给不协同。要打破这一僵局,需建立“三维扫描”机制。开展“需求普查”,通过入户走访、分层座谈等方式,动态更新“老、青、幼”群体需求清单;绘制“资源地图”,盘活辖区单位、商户、社会组织等闲置资源,形成“15分钟服务圈”供给网络;推行“点单服务”,将老年助餐、托育托管、技能培训等高频需求转化为项目菜单,实现“群众需要什么,社区就提供什么”。

提质增效创新服务供给,增强治理牵引力”。提升社区治理效能,需在内容、资源、机制上实现“三重突破”。内容设计上突出分众化,针对银发群体开设智慧助老数字课堂,为青年定制职场赋能,给亲子家庭打造非遗体验,形成差异化服务矩阵。资源整合上强化协同性,建立“社区合伙人”机制,联动企业提供场地支撑、医院开展义诊、高校输送志愿者,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生态圈”。运行机制上注重科学性,推行“错峰服务”模式,如工作日开展老年活动,周末集中组织亲子项目,晚间开放青年沙龙,确保服务供给与居民生活节奏同频共振。

赋能激活培育自治力量,筑牢治理支撑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激发居民主体意识,构建“三级培育体系”。培育“社区能人”,通过“党员带群众、骨干带团队”,孵化社区调解员、文化带头人等草根领袖;壮大“自治组织”,支持居民组建文艺社团、志愿服务队等自治组织,给予场地等支持;搭建“共治平台”,建立社区议事协商会、楼栋微提案等机制,推动停车管理、垃圾分类等事项由居民自主决议。

激活社区治理新引擎,绝非一日之功,需久久为功。唯有立足社区实际,坚持党建引领,以精准化识别需求、品质化提升服务、常态化培育自治,才能将治理“痛点”转化为创新“亮点”,真正让社区成为居民的情感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春澜社区  濮颖洁)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