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矛盾诉求交织的“第一线”。在这条基层板凳上,广大党员干部既需“坐得住”潜心钻研,也要“坐不住”主动作为,在动静结合中破解治理痛点,“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
既要沉心学习,坐下来吃出政策的“本味”,也要躬身实践,站起来摸准民情的“脉搏”。基层工作承上启下,准确理解“上情”、摸透“下情”,把握政策落点至关重要。干好基层,必须“案头”与“地头”并重。既要当好文山会海的“定海神针”,把自己“钉”在政策板凳上,深研细究,确保方向不偏、要点不失;更要做好田间地头的“穿堂风”,力戒“闭门造车”,深入街头巷陌,做群众熟悉的“狗不咬”干部,在家长里短中感知民生冷暖,找准政策执行的痛点、堵点。
既要耐住寂寞,坐下来打好破除沉疴的“持久战”,也要直面矛盾,站出来啃下遗留问题的“硬骨头”。基层工作直面矛盾纠纷,情况错综复杂,既需“钉钉子”的韧劲,也需“拔钉子”的魄力。正如焦裕禄“坐冷板凳”深研风沙治理,又如“枫桥经验”干部“坐不住”主动调解化解矛盾。面对信访积案、环境整治等复杂问题,干部既要有“坐得住”打“持久战”的耐心,深入剖析根源,也要有“坐不住”打“攻坚战”的果敢,挺身而出化解难题,方能祛除沉疴,凝聚合力。
既要厚积薄发,坐下来锤炼出应对复杂局面的“真本领”,也要突破惯性,站起来迈上适应时代的“新台阶”。新时代基层治理面临数字化、老龄化等挑战,对干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经验诚可贵,创新价更高。基层干部要在“坐得住”中潜心钻研,通过深入调研实践,将群众工作方法、应急处突能力等“硬功夫”练成随身“工具箱”;更要在“坐不住”中大胆探索,紧跟时代步伐,善用“云调解”化解异地纠纷,巧借“大数据”精准识别民生痛点,尝试“新思路”破解“老问题”,让传统的“土智慧”嫁接数字化的“新枝芽”。
坐好基层这条板凳,除了干部自身探索,组织也需加快激励关怀与容错纠错机制改革,推动干部“坐稳”时如秤砣沉底,稳扎稳打;“奔走”时似陀螺疾转,雷厉风行;“钻研”时像钢钉入木,锲而不舍,避免干部陷入“坐不住”又“起不来”的困境,切实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人民政府 林若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