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关系如同土地与庄稼的关系,土地肥沃则庄稼茂盛,干群和谐则事业兴旺。要进一步密切干群联系,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让干部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关键就在于干部是否能与群众心连心,用实干担当获取群众的信任。
重塑“鱼水之情”,厚植民本思想。提升干群关系,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让每一名干部都深刻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只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群众是社会治理与发展的核心,广大干部才会身体力行走好群众路线,获得人民认可。反之,有的干部认识不到位,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决策,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有的对待群众诉求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还有的甚至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这种“官本位”的思想表现极大影响了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加深干群之间的隔阂。广大干部只有实现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思想转变,才能少一点“官气”,多一点“地气”。
破解“梗阻难题”,增进实干担当。干部在群众面前不能只耍“花架子”,不练“真把式”。无论是基层治理,还是经济建设,广大干部都应积极投身其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用实际行动诠释“有为”的含义,从而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面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新任务,干部更应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把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信任。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有更真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干部与群众才能凝聚合力,汇聚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培育“共同语言”,实现情感破壁。干群关系的阻碍因素有时还在于“文化差异”,干部习惯用政策文件的语言思考问题,群众则更多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表达方式直接而具体,这就容易造成沟通障碍甚至误解。提升干群关系,就需要换位思考,学会用群众的语言说话,理解群众的情感逻辑,形成共同的“文化圈”。从“我说你听”到“一起商量”,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交流”,干部要在与群众的密切接触中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现实关切,从而实现从“听民声”到“懂民声”的跃升,做到真正与群众同频共振。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干群之间才能重建血肉联系,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当每一位干部都能以真心换真情,用实干得民心,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服务群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干事创业,方能实现干群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尚田街道 孙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