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应当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将宝贵经验内化为组织工作的具体实践,以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深化“政治体检”,筑牢选人用人的“作风堤坝”。作风建设成效如何,干部队伍是“晴雨表”,选人用人是“风向标”。必须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检验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深入考察干部在反对“四风”、特别是整治违规吃喝、抵制铺张浪费、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的现实表现和一贯作风。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察其效,注重在重大任务、关键时刻、日常细微处识别干部作风“成色”。对在作风问题上“含含糊糊”“打擦边球”甚至顶风违纪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严防“带病提拔”,确保提拔任用的干部经得起作风检验。
织密“立体监督”,构建常管长严的“防护网络”。作风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顽固性,不可毕其功于一役。组织部门须织密织牢监督网络,充分运用谈心谈话、提醒函询诫勉等组织措施,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特别要关注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新动向,对违规吃喝转入“地下”、收送电子卡券、快递礼品等新形式保持高度警惕。健全干部作风信息收集研判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信访等部门的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聚力“长效防线”,涵养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作风建设是锻造队伍、凝聚党心民心、涵养政治生态的系统工程。组织部门必须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常修课,引导干部从思想深处筑牢抵制歪风邪气的堤坝。同时,还要注重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聚焦“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如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经费管理、津贴补贴发放等,持续完善细化相关制度规定,压缩权力寻租和作风问题滋生的空间,确保铁规生威、禁令畅通。
十年徙木立信,十年淬火成钢。中央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了中国,其精神伟力已融入党的肌体血脉,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组织部门重任在肩、责无旁贷,需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将组织优势持续转化为作风建设的强大动能,不断擦亮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鲁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