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关键在于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中明确要求禁止“落实政策措施和任务部署搞‘一刀切’、机械执行,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加重群众负担”。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层层加码不仅会挫伤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会助长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不良风气,须高度警惕、严加防范,坚决予以纠正。
厘清权责边界,把“千条线”拧成“一股绳”。基层工作繁杂琐碎、事无巨细,唯有划出该干什么事、应担什么责的边界,方能实现责权一致、责能一致,真正汇聚力量。因此,在分解任务时,应充分了解基层的现实困难,把工作周期设置得更合理、考核指标设定得更科学,为基层创造必要的工作空间;在推进工作时,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既抓好本级,又带好下级,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各级要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规范对基层工作的指导要求,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逐级落实的局面,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轻装前行,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发展、办实事。
堵塞制度漏洞,把“软约束”化为“硬制度”。要有效防止层层加码现象,既要“找病根”更要“治未病”,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关键在于织密织牢制度笼子,不留死角、不开例外。一方面,建立完善面向基层的任务分配流程和工作任务清单,确保任务分配科学合理、规范有序,保障各级抓落实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另一方面,打出监督执纪“组合拳”,持续向“层层加码”问题亮剑,并通过强化监督消除“灯下黑”现象,让政策规定执行回归政策初衷。坚持在完善制度机制上下功夫,解决好根源问题,方能做到层层负责、同向发力,凝聚起干事创业、改革发展的合力。
涵养务实作风,把“乱作为”变成“真担当”。推动目标任务落地,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懈怠拖延,需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落实工作不仅是重心,更是检验政绩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尺。要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既要给基层下达目标任务,更要切实帮助其解决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各项部署、政策、方案更具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注重在基层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准确甄别工作作风,让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的干部有舞台,让热衷于搞层层加码、追求虚假政绩的干部失去空间。(云南省保山市委组织部 丁恒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