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资源要素高效流动的动脉、城市空间格局重构的骨架、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纽带。太原公交第二汽车分公司作为太原西南及周边区域公共交通核心运营主体,对接晋源区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确立“西南枢纽、文旅动脉”战略定位,依托区位优势深耕线路网络,串联晋祠—天龙山文化轴带、晋阳湖生态经济圈等核心节点,形成文旅融合、赛事保障、精细服务“三位一体”特色发展模式,成为激活区域发展的流动引擎,为晋源建设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坚实交通支撑。
文旅专线织就景点走廊
公司立足晋祠、天龙山、蒙山等西南片区核心文旅资源,构建“干线+专线”立体化旅游交通网络。节假日客流高峰期间,308路、804路等常规线路实施智能调度与动态加密机制,在晋祠公园、蒙山景区等客流密集站点精准增班,实现游客到站即走。旅游专线3路山水专线、4路稻香专线创新推出日通票无限次乘坐服务,以晋阳湖生态景观、蒙山大佛历史遗存、稻田公园农耕文化、太原古县城民俗风情为节点,打造一日览尽西南山水的移动观景带。
804路唐风晋韵特色文化线路作为标杆,年服务游客逾100万人次。该线路打造移动文化驿站,车厢配备全息导览屏与景点宣传架,驾驶员经专业培训,利用红灯等待、始末停靠时间讲解历史典故,实现乘一路公交读半部晋阳史的沉浸式体验,成为交通与文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
红灯笼主场保障升级
大型赛事及文化演出期间,山西体育中心红灯笼体育场停车场作为属地保障核心单元,协同集团公司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保障体系,制定精细化应急疏散预案,将规划调度疏散全流程管理机制深度嵌入运营体系。同步开通体育中心南门至龙兴街地铁站定制接驳专线,与地铁2号线形成公交与轨道立体接驳网络,采取定点发车与动态加开模式实现零距离换乘,单日最高输送观众逾3万人次,构建赛事活动保障、客流快速疏散、区域交通畅通的闭环服务体系,成为太原赛事经济交通保障标杆。
精细服务筑牢民生底色
针对天龙山景区270度连续发卡弯特殊路况,观光1路等山区线路构建硬件改造与制度规范双保障体系:车辆加装广角凸面镜组,实现360度无死角视野;严格执行“一人一座一安全带”规定,安全员每日出车前检查底盘螺栓与刹车系统。
服务创新方面,高温季节采用环保泡沫清洁系统替代传统水洗,以预洗、发泡、擦拭三步法实现节水降尘与深度清洁双重效果。节假日期间,晋祠新镇枢纽站设置公交驿站,配备饮用水、应急药箱等8项便民设施,建立5分钟应急响应、10分钟现场处置机制,日均服务游客逾500人次,实现安全、舒适、高效服务。
从晋祠博物馆宋代彩塑到红灯笼体育场现代穹顶,从天龙山佛首回归蜿蜒山路到晋阳湖公园生态廊道,太原公交以线路为经纬、服务为底色,在西南大地编织古今对话、山水相连的立体交通网,成为展示城市形象、激活文旅动能、服务民生需求的流动风景线。(晋源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