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基层干部肩负着连接党心民意的神圣使命。他们如同架设在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既要传达好党的政策主张,又要反映好群众的意愿诉求,在双向沟通中凝聚发展合力。新时代的基层干部,要努力成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架桥人”,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架起信任之桥、实干之桥、民心之桥。
筑牢“桥墩”,以绝对忠诚夯实根基。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是基层干部最坚实的桥墩。桥墩深扎于大地,是抵御风雨、承载重负的根本。基层干部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行动的“主心骨”和“定盘星”。要像桥墩一样,无论风吹浪打,始终岿然不动。对标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赤诚,学习王继才“守岛就是守国”的坚贞,杜绝“花架子”“空口号”,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忠诚融入血脉、付诸行动,确保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筑牢服务人民的政治根基。
铺就“桥面”,以实干担当畅通路径。桥的价值在于通行,基层干部作为沟通上下的“枢纽”,铺就实干担当的“桥面”至关重要。桥面平坦宽阔,政策红利才能顺畅直达;桥面坚固耐用,才能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基层干部身处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化身高效的“转换器”和务实的“施工队”。要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精准掌握社情民意,将上级的宏观部署细化为可操作的“施工图”。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做穿针引线的“协调员”、攻坚克难的“先锋官”;在改善人居环境中,做绿色发展的“践行者”、环境整治的“领头雁”;在培育文明乡风中,做新风正气的“倡导者”、文化惠民的“组织者”;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做纾困解难的“贴心人”、增收致富的“引路人”。青年干部更要锤炼“千里眼”察实情、“顺风耳”听真声、“飞毛腿”解难题的本领,在繁杂琐碎中练就“政策通”“活字典”“多面手”,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踩在实地上、落在群众心坎上,让振兴之路畅通无阻。
点亮“桥灯”,以赤子初心温暖民心。 桥梁不仅供通行,更在黑夜中指引方向。基层干部当以真挚的为民情怀,点亮温暖人心的“桥灯”。基层干部要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事当家事。走出机关,扑下身子,在家长里短中感知冷暖,在急难愁盼里体察疾苦。学会用群众的语言交流,用群众的智慧解决问题。像桥梁连接两岸一样,用心用情用力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和“主心骨”。要保持“外在积极性”和内在赤诚,杜绝冷漠敷衍、推诿塞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解决好群众房前屋后的小事、衣食住行的实事、增收致富的要事。用一点一滴的真诚付出,架起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用民心之灯照亮乡村全面振兴的每一个角落。
桥梁无言,却承载着千钧重量,连接着希望与未来。新时代的基层干部,当以“桥”的担当,筑牢忠诚之基,铺就实干之路,点亮民心之灯。在广袤的田野上,在火热的实践中,架起一座座通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金桥”。
(浙江省江山市大陈乡人民政府 祝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