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民爆行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探索与思考

——以浙江新联民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20多年来,浙江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民爆行业(生产经营工业炸药、工业雷管、汽车安全气囊用点火具等产品)以其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和扎根乡村的区位优势,成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独特力量。浙江新联民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联民爆集团”)结合行业优势和精准定位,认真思考“我能干什么”“我能利用平台资源干什么”“我能牵线社会力量干什么”这三个问题,通过“组织共建—情感共融—人才共育—产业共兴”的全链条实践,为民爆企业参与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实践和主体创新的经验。

一、民爆行业参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定位与优势  

民爆企业大多发端于“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三线”建设时期,长期扎根乡村地区,天然形成地缘共生关系。从当年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蓬勃发展,村企共同谱写了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迈入新时代新征程,民爆企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须精准定位。

摸清实际情况,找准乡村全面振兴“关键点”。浙江乡村禀赋各不相同,有的拥有一定旅游资源,如高坪乡茶树坪村绵延20余里的原生态万亩杜鹃林;有的拥有一定区位资源,如“遂昌金矿”对临近的云峰街道银都村物业出租和产业转移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布局散、主体弱、链条短、同质化等问题。村党支部书记的发展愿望和工作能力较强,但是村“两委”委员大多数为60-70后出生,党员占比偏低、人数发展较慢,个别行政村党员仅占登记人口的3.5%。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青年人才外流直接制约了乡村治理提升和产业升级。

发挥行业优势,找准乡村全面振兴“发力点”。民爆行业紧跟中央“冲锋号”,争当共富“排头兵”,助力将美丽山水转化成美丽经济,投入了大量资源,也收获了一定经验。比如:单向输血不可持续、有的援建项目脱离乡村禀赋造成产业错配低效、企业标准化管理与乡村基层治理的巨大理念差异等。民爆企业的政治优势在于老国企的党建传统、担当意识和组织队伍保障;资源优势在于人才、资金、技术、合规管理经验和服务于基础建设的工程爆破主业;区位优势在于扎根乡村、贴近农民,事实上形成了“命运共同体”。破解困局需要从“帮扶逻辑”转向“共生逻辑”,构建“组织共建—情感共融—人才共育—产业共兴”的发展新路。

二、新联民爆集团的实践路径与创新突破  

集团聚焦国家所需、农村所盼、新联所能,积极争取各界各方支持,助力建设诗画浙江和美乡村。

党建联建”争创优秀党组织。集团党委对遂昌县、兰溪市5乡(镇)5村开展实地调研,摸清其人口、收入、主业、资源禀赋等基本情况,签署《合作协议》、制定《工作方案》和《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党委委员全体下沉共建村开展“政策宣讲乡村行”活动,与村党支部书记、“两委”成员、意见较大的党员群众以及能人骨干谈心谈话,让大家把问题谈开谈明白。同时,以三年为周期,选拔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担任共建村指导员,实现主题党日共学、组织生活共过、支部党员共育。将国有企业在规范组织生活、厂务公开、党建台账、党员党费管理等方面好的做法介绍给共建村,推动完善基层治理。

“智志双扶”充实乡村人才库。针对农村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不足等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安全、技术、管理人员手把手开展职业病预防、设备维修维护、消防应急演练、“三重一大”事项合规管理等业务培训。借助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教育资源,联合遂昌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共同举办“新禾计划”技能提升培训班,为近70名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及青年创业者提供财税、法律和新媒体运营培训。牵线《浙江日报·潮新闻》、中国狮子联会钱塘狮峰服务队等单位,连续11年参与遂昌县“向日葵”助学计划。资助学生超百人,其中70名贫困学子顺利考取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部分学子返乡创业。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技能培训成为农民素质提升的“金钥匙”。

“银发关怀”点亮村民幸福感。组织下属成员企业采购农副产品、捐款或购买劳务,定人定责定时推进共建村的戏曲下乡、太阳能路灯铺设和乡村游志愿服务等惠民项目。2024年重阳节和春节期间,为共建村老人提供庭院焕新、爱心理发、露天电影等适老化服务,面向40户困难家庭启动“暖心年货直通车”。参与省级医疗机构“送医下乡”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服务。遂昌县银都村古稀老人潘玉香独自照顾瘫痪儿子30年,她眼泛泪花地说:“你们跟地方医院和村支部协调,让我儿子在春节期间有了康复和医疗保障。”68岁的钟仙根老人自幼饱受蛇毒后遗症折磨,我们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系,为其免费安排了体检治疗服务。

“产业引擎”驱动共富新赛道。集团除了通过自身在矿山工程、建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面的爆破施工资质,积极参与山区县“铁公水空”一体化交通网建设以外,还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共建村自我造血、振兴产业。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仙姑村,牵线招引“食用菌全程数字化智慧工厂建设项目”。目前,项目用地形式和红线范围已确定,正在进一步修改设计方案。在遂昌县茶树坪村,依托绵延20余里的原生态万亩杜鹃林,积极牵线增强媒体曝光度,拓展民宿、培训、会议等多途径客源,助力打造浙江特色旅游村、最美赏花胜地。在遂昌县十三都村,免费提供所属办公区、生活区约3200平方米的屋顶资源参与“民族村光伏联建”项目,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目标。

三、工作成效

十三都,遂昌县三仁畲族乡“白马山”脚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60多年前,这里缺公路、缺水电、缺学校、缺产业,村民的谷稻家禽不够自家用度,增收渠道几近于无。直到新联民爆集团下属国营永新化工厂在这里选址建设,通过党建领航、村企共建,企业扎了根子、迈了步子、壮了身子;村民盖了房子、鼓了袋子、美了日子。

依托村企共建,1967年,永新化工厂用第一批炸药产品向建党46周年献礼,此后又陆续上马了浙江省第一条工业导火索生产线和全国第一条HLC型乳化炸药样板线,经历了企业改制、兼并重组等重大转型,如今已成长为浙江民爆行业骨干企业和遂昌县纳税大户。与此同时,十三都村2024年人均年收入提升至1999年的10倍,集体年收入提升至33倍,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被评为省级小康村。更让人动容的是,十三都村在获得“石蛙养殖基地”项目建设资金之后,为了守护企业的外部安全距离,主动放弃了该项目。2025年,反映村企合作的《一村一企半世情》被浙江党建杂志刊登,相关漫画作品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地方国有企业100个优秀品牌故事名单》。

四、民爆行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当我们以组织共建重塑乡村治理基座、以情感共融消弭城乡理念差距、以人才共育激活内生发展动力、以产业共兴凝聚村企命运认同,乡村振兴战略就增添了民爆行业的精彩篇章。

乡村全面振兴理念创新:从“单向输血转变为地缘共生永新化工厂和十三都村的故事告诉我们,应将乡村全面振兴思路从“单向输血”转变到“地缘共生”,企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添砖,乡村为企业发展护航,形成“付出—反哺”的互动机制。“地缘共生”的核心是“情感相通”,民爆企业知民情、懂民意,说话有人听、带路有人跟,为参与自然村合并、宅基地征用、新项目引进等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巨大便利,有的企业驻村干部甚至“比村主任说话都管用”。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通过“新禾计划”提供创业孵化基金,通过“银龄计划”激发农村老年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不断加强村企“情感—价值”共生纽带的建设,为村企“鱼水情”固本培元。

乡村全面振兴实践创新:将行业特性转化为帮扶优势从炸药生产线到共富试验田,从发展成效的“风景独好”到回馈桑梓的“百花齐放”,民爆行业特性能够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宽广舞台上大展拳脚。从党建赋能来看,新联民爆集团的党建联建机制和福建海峡科化的建立“三级挂包制度”(党委委员—党支部—指导员),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际成效。从资源赋能来看,可以借鉴江西国泰集团“矿山修复+脐橙种植”模式,或者浙江利化民爆的长濂村文旅爆破体验项目,将爆破技术延伸应用于生态改造和文旅项目。从管理赋能来看,将民爆行业消防、用电、防爆、登高作业安全管理经验标准化,形成“乡村安全生产工具箱”,能够守护无数个农村家庭的幸福安康。从产业赋能来看,民爆行业受限于主业经营范围和自身辐射能力,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作用还不够明显,但只要扩大“朋友圈”,画好“同心圆”,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完全有能力做出更大贡献。例如江西国泰集团通过“利民善治”平台上线“15分钟农户商圈”,打通农产品微循环。

乡村全面振兴主体创新:从单兵突破转变为集团冲锋。推动建立由行业主管部门协调、行业协会牵头的工作小组,制定《民爆行业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对民爆企业所在乡村的基本情况开展摸底,制定乡村全面振兴导则、开列问题揭榜清单、交流各地工作经验,对帮扶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构建党建为魂、情感为基、制度为纲、产业为脉的民爆行业乡村全面振兴生态系统,努力成为时代命题的探路者和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在青山绿水间绘制出共同富裕的美好画卷。

(浙江新联民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陈伟)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