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在过“紧日子”里锤炼出好作风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条例》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为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拧紧制度螺栓,在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以过“紧日子”为契机,淬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练就服务人民的过硬真功。

思想松一寸,行动散一尺。“紧日子”首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它不仅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摒弃“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模糊认识,时刻警惕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侵蚀,更要深刻领悟《条例》精神实质,将“过紧日子”内化为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常思物力维艰、常怀律己之心,在“紧”的氛围中校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宗旨意识,涵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革命本色。唯有思想上的“弦”绷紧了,才能自觉抵制诱惑、守住底线,在“紧日子”的考验中锻造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才能确保在急风大浪考验面前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好作风”不会自然养成,需要严密的制度来约束和引导。“紧日子”正是倒逼制度完善、强化刚性执行的最佳契机。各级党政机关要善用《条例》这柄利剑,聚焦经费管理、公务活动、资源使用等关键环节,进一步织密制度的笼子。坚持“无预算不支出”原则,深化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细化各项开支标准,严控“三公”经费,坚决杜绝“跑冒滴漏”和变通规避。强化制度的“带电”属性,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作为巡视巡察、审计监督、日常督查的重要内容,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使“紧日子”的要求真正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成为锤炼干部队伍从严从实作风的坚实保障。

党员干部过“紧日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民生、推动发展。这恰恰是检验干部队伍作风是否过硬、担当是否到位的“试金石”。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聚焦主责主业和群众急难愁盼,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精准投向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不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追求实实在在的“里子”和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确保省下来的“真金白银”切实转化为惠民生的“源头活水”、促发展的“强劲动能”,真真切切为人民群众换取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将思想淬炼入脑入心,在制度约束上从严从实,于实干担当中见行见效,方能将“紧日子”过出好作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不竭动力。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姜家山乡人民政府 陈文琪)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