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职业批量“上新”加速高质量充分就业

7月2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第七批新职业,包括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这些诞生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新职业、新工种,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图景,既反映出新质生产力创造的就业新赛道,也见证了高品质生活催生的就业新空间。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大批新职业、新工种应运而生,不仅清晰定义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岗位和技能要求,更为技术转化落地和产业结构升级靶向匹配高技能人才,有利于激活创新动能、塑造发展优势。

新产业呼唤新职业。此次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呈现数智化、绿色化特征,比如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的背后,是低空经济和智慧物流的崛起;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的出现,折射人工智能技术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布的部分新职业,像工伤预防咨询师、养老服务师等,可以说兼具“科技高度”和“人本温度”,工伤预防咨询师既需要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又要敏锐洞悉劳动者情绪变化;养老服务师既要能熟练运用智能化设备,又需要为人耐心细心。这也提醒我们,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劳动力市场更加需要既有“硬技能”又有“软实力”的人才,求职者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主动探索如何将个体所学知识和岗位所需技能无缝衔接、交叉融合,准确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努力成为兼具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新职业撬动新引擎。当前,不少新职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亟待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统一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靶向强化新职业培训,引导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须知,职业标准是人才培训、就业、晋级等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统一标准有利于新职业人才明晰成长路径,当前应广泛征集有意愿参加新职业标准开发的机构,从中遴选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组织开发新职业国家标准,打牢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基础。当然,新职业的良性发展也离不开新职业人才的系统支撑,可探索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模式,由新职业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全面摸清劳动者就业和培训需求,对有意愿的劳动者因岗施训,支持技能就业、技能成才;由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新型消费场景,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联合培养一批新职业人才。

新职业新工种恰似时代发展的解码器,既丈量着产业变革的深度,更标注着文明进步的温度。面向未来,我们既要以制度创新为新职业铺就成长赛道,更要用人文关怀为技术应用设定价值航标,让每个劳动者都能在职业变迁的大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共同绘制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经济新图景。

(作者:王闰,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