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通报多起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折射出部分地方仍存在规则意识淡薄、纪律敬畏缺失的现象。“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唯有从思想上立根铸魂,在执行上动真碰硬,于导向上鲜明引领,方能推动规则意识真正扎根思想、融入实践、化为自觉。
强化思想淬炼,让规则意识“立”起来。理想信念是根本,唯有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才能让党员干部在风浪中站稳脚跟,在考验中明辨是非。纪律教育是抓手,要善用典型案例“活教材”,通过深入剖析违纪违法干部的堕落轨迹,组织沉浸式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身临其境感受“一念之差”带来的惨痛代价,使铁的纪律从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自觉。同时大力破除“官本位”积习,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彻底消除“刑不上大夫”等特权思想残余,使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敬畏规则、认同规则,让“铁规”真正成为内心屹立不倒的旗帜。
织密监督网络,让规则威力“硬”起来。规则的生命在于执行,规则的权威来自刚性。要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对踩红线、越雷池者一律严肃查处,决不搞“下不为例”。要让监督如“电子探头”般实现全领域、全链条覆盖,并始终保持“高压带电”状态,坚决杜绝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完善“八小时外”监督,制定细化清单,明确党员干部“不能为”行为。用好巡视巡察利剑,紧盯“关键少数”,使其时刻感受到监督的锐利锋芒,让“铁规”真正成为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健全激励约束,让规则导向“准”起来。规则是行动的准则和边界,但如果运用不当,就会被某些人曲解和异化,成为逃避责任、自我保护的借口和工具。着力破除“洗碗效应”,对于在探索创新中犯下的错误,“容”得有度,“纠”得精准;对于在改革攻坚中担下的责任,“减”得有理,“免”得有矩。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大力选拔任用那些讲规矩、守底线、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让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优秀者优先,形成鲜明的正向激励效应,让“铁规”真正引导干部将精力聚焦到干事创业、为民服务上来。
(义乌市委组织部 徐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