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筑“红色驿站”港湾 暖新就业群体“心房”

在城市经济结构深刻变革、新兴业态蓬勃兴起的当下,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成为推动城市发展、保障社会运转的重要力量。为关怀支持这一群体,“红色驿站”应运而生,搭建起与城市深度连接的桥梁。

创新服务模式,搭建暖心“避风港”“红色驿站”精准洞察新就业群体工作特性,创新服务模式。依据不同时段需求灵活调整服务,午休与晚间用餐高峰,延长餐饮加热、热水供应时长,让他们能吃上热乎饭、喝上暖心水;恶劣天气时,提前备好雨具、保暖用品,供其免费取用。开设电商运营、急救知识等技能培训课程,着力提升技能素养、拓宽职业发展路径。设立“微心愿”征集墙,整合社会资源,构建需求对接机制,协同推进群众诉求与心愿落地实施。

党建引领聚力,凝聚红色“向心力”党建引领是“红色驿站”建设的核心动力。在驿站设立党支部,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新就业群体党员进行统筹整合,重新纳入组织体系,使其在党组织中重获归属感与使命感,切实增强党组织对新就业群体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制定详细的《党支部工作清单》,规范“三会一课”、党员教育管理等制度,为党组织活动开展提供保障。依托驿站党支部开展多元组织联建,联合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与社区党组织联合开展环境整治、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企业党组织合作开展“党员先锋岗”评选,激励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身边人共同进步。这种模式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精神支撑,使其积极投身社会治理,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流动哨兵”。

强化情感联结,构筑温馨“心灵家”“红色驿站”注重情感联结,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氛围。定期举办茶话会、座谈会,为新就业群体搭建交流互动平台,让他们在轻松氛围中分享工作生活点滴,倾诉烦恼困惑,驿站工作人员认真倾听并及时回应帮助。考虑到新就业群体中不少是异乡务工者,驿站积极组织老乡会。在老乡会上,大家用熟悉的方言交流,分享家乡美食、习俗和趣事,拉近彼此距离,找到情感寄托,让新就业群体在异乡不再孤单无助,真正将“红色驿站”视为心灵的港湾,从而更加积极地融入城市生活。

“红色驿站”既是服务阵地,更是精神家园。未来,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不断拓展服务维度、延伸服务触角,让驿站成为新就业群体成长发展的“加油站”、基层治理的“前哨站”、党群连心的“枢纽站”。通过点滴服务汇聚温暖力量,引导新就业群体从城市发展的“参与者”转变为基层治理的“主人翁”,以共建共治共享绘就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图景,让“红色驿站”的温暖光芒照亮城市每个角落。

(浙江省嘉兴海盐县武原街道文昌社区  董诗涵)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