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办好“关键小事”就是解决“民生大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能否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好,检验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为民办事的能力。

民生工作最忌想当然,坐在办公室里想象不出来真正的急难愁盼。急难愁盼从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反映着最迫切的民生期待。知来自于用脚丈量、行起步于用心倾听。唯有不当蛰居办公室的“坐等”干部,当好走村串户的“主动”干部,深入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群众意见最集中的地方、群众最困难的地方,以“共情心”去感知、以“同理心”去体悟,才能从中获取生动、丰富、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把群众的期盼、困难与忧愁了解全面、研究透彻。聚焦分管领域,要常态化、多元化开展“换位当群众”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群众办事、生产工作全流程,身临其境地感知群众的急难盼。

在千头万绪中找准关键所在,才能把民生工作落实到群众的心坎里。民生领域涉及人群多、利益关系复杂,如果没有找准突破口、不分轻重缓急,搞面面俱到、平均主义,就无法很好满足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普遍的需求。要聚焦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在大小纷杂的诉求中抓住最核心的利益关切,以此为做好工作的重心和出发点,用动真格的魄力和勇气、谋定而后动的智慧,脚踏实地、务求实效地形成标志性成果。处理好民生工作中大与小的辩证关系,坚持“小切口”入题、“小板凳”答题、“小建议”破题的思路,把每一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确保抓出成效、件件落地。

抓民生工作,还要同地方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民生实事倘若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就很容易成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但不能让群众得到实惠,还会劳民伤财、贻误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本地区要素禀赋和所处发展阶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地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人民政府 邱模奇)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