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调研需要脚踏实地

调研,是深入肌理、寻求本源的求索之道。它要求我们沉下身、沉下心、沉住气,用脚步丈量大地,以真诚叩问民情,在喧嚣繁杂的信息洪流中穿透表象的迷雾,触摸时代跳动的真实脉搏。

摒弃浮风虚影,深入肌理察实情。调研的真谛在于“实”,坚决不能流连于会议室的高谈阔论、满足于材料的光鲜亮丽。唯有真正“沉下去”,才能看清问题的复杂肌理,感知群众的喜怒哀乐,嗅到基层的泥土芬芳。要主动走出“信息温室”,远离精心布置的“样板”,探寻那些被遮蔽的角落和被掩盖的真相。要具备拨开表象、直抵核心的洞察力,更要拥有不畏艰险、刨根问底的执着精神。深入,意味着不仅仅是身体的抵达,更是心灵的贴近、思想的碰撞。唯有如此,才能获得第一手的鲜活感知,为后续的思考与实践奠定牢固的根基。

穿透表象迷雾,聚焦本质求真知。调研不能满足于走遍万水千山,更要洞察现象蕴含的本质联系和发展逻辑。面对获取的信息和感知,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琢磨不同诉求之间存在的逻辑冲突与深层关联。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要求我们摒弃“想当然”的预设和急于求成的心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推敲。要学会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在矛盾中把握统一,在多样中寻找规律,在个性中提炼共性。唯有如此,调研所得才能超越孤立的“事实罗列”,上升为具有穿透力和预见性的“真知灼见”。

转化调研实效,砥砺实干促作为。落地生根的调研,要求知行合一、研以致用,将群众冷暖、基层痛点、发展梗阻的“调研清单”转化为精准施策、优化机制、推动改革的“行动清单”,建立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整闭环链条。要不断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识指导具体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完善认识,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要敢于将调研发现作为改革的先声,勇于用调研结论破除陈规旧制,善于将调研智慧融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中,让每一次调研成果的落地见效,都成为对民声的回响、对治理效能的提升。(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纪委监委 王舒银)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