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吕梁市教育领域迎来里程碑式大考——全市37650名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走进考场,参加业务知识能力测试。这场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考试,既检验教师专业素养,更是吕梁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战略举措。
以考促教:3.7万教师同台“大练兵”
全市14个考点同步开考,小学、初中、高中和幼儿园四个学段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等39个学科接受闭卷笔试。考试内容兼顾理论与技能,重点考查教学方法掌握和政策法规熟悉度。离石区一位教师考前表示,系统梳理理论让其对课堂实践更清晰。市教育局负责人张卫宏强调,测试实现两个全覆盖——所有学段、学科教师全员参与,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打造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教研创新:构建全学段协同生态
考试背后是吕梁教育系统的系统性教研革新。吕梁打破学段、城乡壁垒,构建学科全覆盖、教师全参与的大教研体系;音体美及特殊教育首次纳入市级教研,线上线下联动覆盖10万人次;举办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设8项全能比拼;申报省“十四五”规划课题523项,立项180项,结题30项,吕梁市规划课题结题25项,均居全省前列。
县域实践亮点纷呈:柳林蹲点教研、多元培训,赴重庆、南通、西安跟岗研修;文水出台视导考核细则;方山大单元整体教学,携手北理工共建“明德云”课堂;中阳全年三分之一时间下沉校园;临县举办作业设计大赛,推广“两本一图一题”与双师课堂;孝义首创“三杯赛课”,教研员命题包校,闭环管理;岚县实施“三全研训”,依托智慧平台推进数字教育,举办千人优师优课赛。
课堂改革2.0:打造数字化赋能新引擎
2025年,吕梁市教育局提出“三攻坚一突破”战略,以新课标落地为契机,深化课堂改革,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推进校本教研转型,创新教研机制,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课标落地,课堂改革再深化。常态化组织教师研读课标,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网络培训,邀请教材编审专家线下授课。优化备课,推行单元整体设计、差异化备课、集体备课,形成“主备人初备—教研组研讨—个性修改—教后反思”流程;革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持续作业减负增效,建立“三审三公示”制度,开发“1+N”作业套餐,搭建作业管理平台,建设动态错题库。
推行教师技能淬火计划,以专业反思、教学研究、教育写作为支柱,对标实际问题、优秀教师、课程标准。组建54人市级命题专家库,构建校县市三级题库;推行问题认领制、微课题研究,教师每学期解决1个真实难题,拒绝纸上教研;每人完成1项课堂微课题,纳入职称加分。
创新机制,构建市级统筹、区域协作、校本深耕三级教研体系。围绕核心主题开展课例研讨、同课异构、微课题深度教研;实施问题认领制,教研前收集困惑,活动中产出方案;成立学科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工作坊,实施青蓝工程;秋季举行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在2024年8项基础上增加功夫板书、AI助教、作业设计、现场答辩、即兴写作5项,以赛促教,培养全能教师。
数字突围:破解“技术依赖症”
4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推动课程、教材、教学数字化变革,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应用水平。针对教师将电子屏异化为PPT翻页器等现象,吕梁教育系统启动数字素养突围,推进数字化教学,将现代技术及人工智能应用纳入教师考核;严控电子屏时长,将AI助教、智能板书纳入教师技能大赛,破解技术依赖症。
机制创新强生态,推行校长一线工作法,要求校长代课、听课常态化;组建专兼职教研员队伍,成立教学督导义工团;设立教研经费负面清单,单列教研活动与培训经费,解决教研员待遇与职称问题。三级联动攻坚,市级破解共性难题,区域推进联片教研,校本深耕学科共生。
这座曾经的革命圣地,正为百万学子铺就成才之路;这场静悄悄的改革,终将汇聚推动吕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谭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