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当年轻干部迈向基层,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时,应入乡随“熟”,主动扎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不断学习本领、增长才干,为人民群众倾心竭力多办实事。
下基层的年轻干部,要带上一粒“为民初心”的种子,首要在于“熟村情”。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是各项政策最终落地生根的关键所在,也是最能敏锐捕捉到广大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前沿阵地,更是展现人生百态的生动舞台。年轻干部怀揣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满怀壮志豪情,欲在基层大展宏图。然而,若对基层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就如同在陌生海域航行的船只,极易陷入“水土不服”的困境。面对错综复杂的基层环境,年轻干部需放下身段,主动亲近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以真心换真心,打破与群众之间的隔阂,搭建起信任的桥梁,探寻与群众沟通的“语言密码”。在耐心倾听民声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村情村况,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筑牢根基。
下基层的年轻干部,还要带上一粒“学无止境”的种子,重点在于“熟方法”。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绝非年轻干部简单“打卡签到”的地方,关键在于熟悉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真正叩开基层工作的大门。年轻干部要秉持谦逊的态度,主动“以人民为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接地气、契合基层实际的工作方式方法。同时,要勇于开拓思路,敢于创新求变,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对先进经验和方法进行批判性借鉴学习,对历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延续,从而探索出一套契合基层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新模式,为基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下基层的年轻干部,更要带上一粒“脚踏实地”的种子,难能可贵的是“熟规律”。基层是国情民意的“大课堂”,年轻干部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积累基层履历,而要深入探究基层工作的底层逻辑,精准掌握其中蕴含的发展规律与治理规律,如此方能在基层工作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基层发展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只有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个性答卷”。年轻干部只有全身心投身基层,在基层的各项工作中历经风雨洗礼、见识世面、强健筋骨、增长才干,才能锤炼出不负时代使命的过硬本领与扎实作风。要敢于迎难而上,主动投身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等重大工作一线,接受真枪实弹的磨砺;多在面对面与群众打交道以及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练就真功夫,积累宝贵经验,成长为推动基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 楼嘉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