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严峻。当防汛压力层层传导至最前沿,乡镇干部作为守护一方平安的“最后一公里”,更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自觉,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化为风雨中的坚毅行动。
“时时放心不下”是刻在心底的使命担当,时刻系牢人民安危的“生命线”。防汛抗洪,其本质是一场与自然抗争的生命保卫战。乡镇干部身处最基层,与人民群众朝夕相处,其工作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守护好千家万户的安宁。当此关键时期,我们更应将“时时放心不下”内化为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对于乡镇干部而言,这种状态与作风,具体体现在对辖区每一处堤坝、每一座山塘水库、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每一户危房群众的安危,都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警醒、如临深渊的谨慎,确保各项防汛责任链条环环紧扣、不留缝隙,真正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融入血脉、见诸行动。
“时时放心不下”是付诸行动的坚实脚步,时刻筑牢防汛堤坝的“安全线”。防汛工作,贵在未雨绸缪,重在落实落细。乡镇干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或心头,必须转化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的扎实行动。这要求我们必须练就“铁脚板”,迈开步子,沉到一线,对河道堤防、低洼地带、山洪沟口等关键部位进行地毯式、高频次巡查排险,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必须用好“勤吆喝”,不厌其烦地宣传预警信息、普及避险知识,确保预警到户到人,打通信息传递“最后一米”;必须磨砺“真功夫”,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精准组织群众转移避险,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守得住。7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乡镇干部正是这“联动”机制末端最关键的“神经末梢”和“执行单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时时在线”,以“万无一失”防止“一失万无”,方能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成灾之前。
“时时放心不下”是守望相助的鱼水深情,时刻守护百姓安心的“幸福线”。乡镇干部在防汛中的“时时放心不下”,其价值不仅在于排除眼前的险情,更在于传递党的温暖、凝聚人心的力量,为百姓筑起一道安心的屏障。当干部们在暴雨中巡查值守、在深夜里转移群众、在泥泞中抢修道路,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头。这份“不放心”,换来的是群众的“更放心”。每一次成功的避险转移,每一次及时的抢险救援,都是对党和政府公信力最有力的诠释,都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生动的实践。它深刻昭示: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乡镇干部风雨中的坚守,正是这鱼水深情在基层最直接、最朴素的体现。正是这千千万万基层干部“时时放心不下”的守护,才构筑起抵御洪魔的铜墙铁壁,才让群众在风雨飘摇中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安全感和依靠感。这种源自责任的守护,正是党群血肉联系在危急关头的生动写照,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撼动的精神堤坝。
在防汛这场大考中,乡镇干部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守护者,肩扛着千钧重担。唯有将“时时放心不下”内化为融入血脉的责任担当,外化为风雨兼程的坚实脚步,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起不屈脊梁,守护千家万户的灯火安宁。
(浙江省常山县辉埠镇 方伊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