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为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擘画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宏伟蓝图。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基层组织的实践直接关乎这一宏伟蓝图的生动落地。城市工作唯有深深扎根于人民沃土,方能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恒久生命力。
以“枝叶关情”之心筑牢“人民至上”根基。城市发展的万千气象,最终要化作百姓屋檐下的暖意。身处服务最前沿,基层党员干部须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融入日常肌理,摒弃“替民做主”的惯性,激活“由民做主”的机制。要走出办公室、沉到街巷里,在家长里短中捕捉真需求,让群众的“烦心事”成为治理的“优先项”。让群众在社区规划、公共服务配置中从“旁观者”变为“主唱者”。唯有在政策制定前问需于民,在资源投放中问计于民,在效果评估时问效于民,方能让城市发展的暖流浸润每个角落,使钢筋森林升腾起温暖烟火。
以“精雕细琢”之功磨砺“集约高效”匠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既有“面子”,也重“里子”。面对资源环境的紧约束,基层更需发扬“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智慧,以精细“针脚”织就城市肌理。基层工作中要整合网格力量、推动多部门协同,优化服务流程,化繁为简提升效能。善用数字技术赋能,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盘活闲置空间,让“沉睡资产”焕发新生。既不弃微末,又在改善软硬件上积尺寸之功,打破常规、破除定式的尝试,与时俱进推动微改革、微创新,以细心、耐心、巧心提高治理精细化水平,定能用一针一线织出城市的美好未来,实现城市“内涵式”生长的深刻蝶变。
以“千岩竞秀”之韵涵养“独树一帜”特质。费孝通先生倡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城市亦如此。城市魅力,贵在气质独特、不可复制。基层作为城市文脉基因的“守护者”,要坚决摒弃“千城一面”的平庸,善于在寻常巷陌中发掘独特基因。要珍视每处老墙古树、每段坊间记忆、每方水土灵韵,将其熔铸于社区更新与风貌塑造之中。保护传统肌理,绝非简单复制旧貌,而是将文化密码融入当代生活空间,创新培育新兴特色产业,使其焕发时代光彩。无论是活化传统技艺打造特色街巷,还是依托山水格局构筑生态家园,目标皆在唤醒城市独特的“生命密码”。唯有如此,方能成就“一城一品、百城百态”的时代画卷。
(浙江省海盐县西塘桥街道 郭依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