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校准政绩观里的“民心”天平

树牢正确政绩观,是领导干部的终身课题,必须层层递进,在思想淬炼、实践锤炼、民心检验中反复打磨,方能校准方向。

筑牢思想之基,让“为谁创造政绩”的信念坚如磐石。政绩观偏差,往往源于思想深处价值坐标的动摇。唯有在灵魂深处扎牢“政绩为民所创”的根,行动才能确保在正确航向。要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核心学习内容,从党的性质宗旨中汲取力量,深刻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命题。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让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内化为思想自觉。此外,还要善用红色教育基地的鲜活教材,引导干部在精神洗礼中感悟先辈“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自觉抵制“速成”诱惑,将人民幸福真正镌刻在奋斗旗帜上。

锤炼科学之能,使“如何创造政绩”的方法行稳致远。正确政绩观不仅需要为民情怀,更需科学方法护航。“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小巷,摸清实情、找准痛点。在决策过程中,要健全科学论证机制,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必须经过专家咨询、合法性审查等程序,坚决防止“拍脑袋”决策。更要牢固树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对经过科学论证、符合长远发展的大计,哪怕见效慢、周期长,也需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一锤接着一锤敲,以量的积累推动实现质的飞跃。

永怀敬畏之心,以“政绩由谁评判”的标尺自省自励。政绩的最终归宿是人民福祉,其评判权也当属于人民。要健全完善以人民满意度为核心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大幅增加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群众口碑等指标的权重。民生实事的决策应更多引入“群众点单、代表票决”机制,让人大代表票决制真正发挥作用。同时,畅通群众评价与监督渠道,无论是网络问政平台还是基层意见箱,都要成为真实反映民意的窗口。对群众反映强烈、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必须严肃追责问责,让“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成为最硬的政绩法则。

树牢正确政绩观,是在为政之路上持续攀登思想境界、锤炼实践本领、敬畏民心天平的庄严过程。领导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思想深处扎牢为民根基,在实践路上坚持科学方法,在民心标尺前常怀敬畏,书写下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壮丽政绩篇章。(中共攀枝花市仁和区委组织部  金阳)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