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与数字技能正成为驱动时代前行的强劲引擎。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掌握人工智能和数字技能,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个人价值与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为青年技能成长“架桥铺路”。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迫在眉睫。职业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相关课程,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编程、数字化设计等,使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紧密接轨。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实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行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对接。通过这些创新举措,为青年技能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培养出大批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青年。
营造尊重人才氛围,为青年技能发展“保驾护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政府应加大对技能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在职称评定、薪酬福利、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让技能人才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鼓励他们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各界要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通过举办技能大赛、评选技能大师等活动,树立技能人才的先进典型,弘扬工匠精神,让尊重技能人才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完善人才制度平台,为青年技能提升“添砖加瓦”。围绕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全链条各环节完善制度、搭建平台,是促进青年掌握人工智能和数字技能的重要保障。在培养环节,要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使用环节,要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打破体制机制障碍,让技能人才能够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评价环节,要创新评价方式,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更加注重技能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成果。在激励环节,要完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多种方式,激发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对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能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给予重奖,让他们感受到付出得到认可和回报。同时,搭建各类技能交流平台,如学术研讨会、行业论坛、技术交流活动等,为青年技能人才提供学习交流、展示才华的机会,促进他们不断提升技能水平。(高密市委组织部 宋红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