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是基层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其精神状态与实干能力直接关系到工作成效。所谓“玩心”,并非单纯指娱乐之心,更包括工作中容易滋生的懈怠心态、依赖心理、路径依赖等松劲思想,若不及时摒弃,便会成为干实事的绊脚石。年轻干部唯有破除“玩心”干扰,以务实姿态深耕基层岗位,才能真正实现从完成任务到创造价值的跨越。
莫让求稳心态消解实干锐气。不少年轻干部初入基层岗位时,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总想着工作完成就行,不愿突破、不敢创新,将求稳当作“保险牌”,实则是懈怠感在作祟。全年无“淡季”的基层工作态势,本应是创新突破的“主战场”,但求稳心态却容易让人陷入“文件堆里打转转”的循环,投入大量精力却少有亮点,付出诸多努力却难达预期。这背后,是怕出错的顾虑压倒了想干事的热情,是“守摊子”的心态替代了“闯路子”的锐气。年轻基层干部若想干成实事,就得像紧盯“风口”一样紧跟工作浪潮,以“玩命加速跑”的姿态替代“慢慢来”的松懈,用“创优争优”的追求取代“比下有余”的满足,才能让实干锐气不被求稳心态消磨。
莫让能力短板制约实干成效。“玩心”的另一重表现,是对能力短板的回避心理——遇到难题先想“躲”,碰到挑战习惯“等”,最终让能力不足成为实干路上的“拦路虎”。当前,年轻基层干部在科学决策与应急处突能力上普遍存在欠缺。科学决策能力的不足,往往体现在“不敢拍板”,面对复杂工作习惯性求助“领导怎么办”,看似谨慎,实则是对独立思考的逃避——不愿花时间深耕理论、总结规律。应急处突能力的薄弱,则源于对“舒适区”的依赖,长期刻意回避冲突处理、突发应对的实践,一旦遭遇意外便手足无措。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集中,年轻干部若不愿下功夫补弱项,就像“带着瘸腿跑步”,再强的实干意愿也难转化为实际成效。唯有以“补课”心态直面不足,才能让能力配得上想干事的初心。
莫让路径依赖阻碍实干突破。闭门造车式的路径依赖,是工作中最隐蔽的“惰性”——总习惯用老办法套新问题,满足于“过去这么干,现在也能行”,最终在机械重复中失去突破的主动权。基层工作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上级政策在动态调整、群众需求在持续变化、治理场景在不断更新,若总踩着“老节奏”推进工作,缺少打破路径依赖的意识,即便付出再多精力,也可能陷入“做了但没做好”的困境。对于年轻基层干部来说,“实干”绝不是“蛮干”,更不是“重复干”。唯有在深耕主业的基础上敢于破局,从习惯“完成任务就好”转向思考“能否优化流程、提升效率,能否比以往更创新”,从“埋头干活”转向“向外看”——借鉴先进地区的治理经验,学习同行的创新做法,才能让工作跳出固化模式。只有主动求变,才能摒弃守旧惰性,锤炼实干本领。
基层工作的赛道上没有“原地踏步”,人生的赛道同样如此。年轻基层干部唯有摒弃求稳、回避、守旧等隐性“玩心”,以锐气、能力、突破为实干“赋能”,少一点“等靠要”的依赖,多一份“敢担当”的勇气,方能在实干中成长,在成长中成就事业。
(北京市通州区潞邑街道办事处 付子晴)
